翻译
黄昏倚着蒲团卧在钵囊旁,半扇窗外的疏帘透进微凉。
芭蕉新叶卷曲未展正等待春雨,葵花叶片不知为谁倾向夕阳。
以上为【题净因壁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净因:汴京净因院,苏轼曾多次游宿并题诗
2. 蒲团:用蒲草编织的坐垫,参禅打坐之用
3. 钵囊:僧侣盛放钵盂的布袋
4. 疏箔:稀疏的竹帘或苇帘
5. 蕉心:芭蕉卷曲的嫩叶,常喻愁心未展
6. 待时雨:等待应时的雨水,《庄子·逍遥游》有“时雨降矣”
7. 葵叶倾夕:化用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“葵之向日,虽不能终,然向之者诚也”
以上为【题净因壁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通过禅房暮景的细腻捕捉,在“蕉心待雨”“葵叶倾阳”的自然意象中寄寓深层的生命期待。全诗以静观动,将植物生态与人生境遇巧妙契合,既体现苏轼“随物赋形”的观察力,更展露其超然物外与执着人间矛盾统一的精神世界。
以上为【题净因壁】的评析。
赏析
前二句以“瞑倚”“卧”的静态姿势,配合“半窗”“微凉”的朦胧感受,构建出空寂的禅修空间。后二句突然转向植物动态:“蕉心不展”既写芭蕉卷叶的物理形态,又暗合李商隐“芭蕉不展丁香结”的愁绪,更隐含着等待机缘的禅机;“葵叶倾阳”在忠实记录植物向光性的同时,巧妙化用杜甫“葵藿倾太阳,物性固莫夺”的忠贞意象,形成“不知为谁”的怅然叩问。二十八字中既见诗人与自然冥合的禅悦,又暗藏士大夫用舍行藏的政治隐喻,在岭南贬谪时期的类似作品中尤见这种“寄至味于澹泊”的独特诗境。
以上为【题净因壁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宋·释惠洪《冷斋夜话》:“东坡此诗,如华严法界,事事无碍。”
2. 明·袁宏道《苏长公合作》:“‘蕉心’‘葵叶’二语,物色人情打成一片。”
3. 清·纪昀《评苏文忠公诗集》:“触景寄怀,不着迹象,此天机自在处。”
4. 日本·赖山阳《东坡诗钞》:“后二句似俚而妙,盖物性人心浑然一体,此宋诗所以别于唐也。”
以上为【题净因壁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