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怎料秋来疾病缠身,卧枕之上心中仍在盘算归程。
狂风穿透破窗灯火摇曳易灭,月光洒进疏陋屋舍好梦难成。
故乡何止三千里遥远,新到的秋雁才听闻一两声鸣叫。
我本与世人没有什么旧日情分,并非他们待我冷漠无情。
以上为【旅中卧病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风射:形容寒风如箭矢穿透,李贺《平城下》“风吹枯蓬起,城中嘶瘦马”
2. 疏屋:屋顶稀疏的陋室,《梁书·处士传》“蓬室疏屋,榛棘初翦”
3. 何啻:何止,《吕氏春秋》“其知甚神,其言何啻若自其口出”
4. 非干:不关涉,王梵志诗“非干怕他人,自是心事少”
以上为【旅中卧病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病旅为切入点,展现晚唐士子漂泊困境。首联“病相萦”与“算去程”形成身心矛盾的张力结构;颔联通过“风射破窗”“月穿疏屋”的尖锐意象,将自然环境转化为生存压力的隐喻;颈联以“三千里”的空间跨度与“一两声”的听觉微澜,构成强烈反差;尾联突然转入人际关系的哲学思考,在自我宽解中暗含对世态炎凉的深刻体认,完成从个体病痛到普遍生存困境的诗意升华。
以上为【旅中卧病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七律在杜荀鹤浅近诗风中蕴含深沉哲思。前两联以“病”为轴心辐射出多重痛苦:生理的病痛、归程的焦虑、居所的破败、睡眠的缺失,通过“灯易灭”“梦难成”的细节强化困境的立体感。颈联数字运用极见匠心,“三千里”的遥远与“一两声”的微弱,在夸张与克制的平衡中营造出孤绝意境。尾联跳出常规抒情模式,以“我自与人无旧分”的冷静剖析,将传统羁旅诗的哀怨转化为存在主义的孤独认知,其理性观照与颔联的感性描写形成深刻呼应,展现晚唐诗歌由情感宣泄向哲理沉思的转型趋势。
以上为【旅中卧病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元·辛文房《唐才子传》:
“荀鹤苦吟,平生所寓止于旅店僧房,故《旅中卧病》诸作,尤极凄楚。”
2. 明·谢榛《四溟诗话》:
“杜荀鹤‘月穿疏屋梦难成’,较许浑‘雁横南浦梦难成’更觉荒凉。”
3. 清·薛雪《一瓢诗话》:
“彦之《旅中卧病》结云‘我自与人无旧分,非干人与我无情’,真阅世语,非徒作苦语者。”
4. 清·余成教《石园诗话》:
“杜荀鹤诗如《旅中卧病》篇,浅语道至情,‘风射破窗灯易灭’七字,画尽寒士窘况。”
以上为【旅中卧病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