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萧十兄您真是人中俊杰,向来出自积德行善的名门。
您的先祖可追溯至汉代丞相萧何一脉,又是南朝梁代帝王的后裔。
您含蓄宽厚,担任郎官已久;身材魁伟,秉持睿智而备受尊崇。
您的文采令后辈倾慕,风度儒雅,如孤鸿高飞般清逸超群。
因您这位贤甥,姻亲皆感荣耀;就连孩童也蒙受教益,乐于与您探讨学问。
我自幼便承蒙您的赏识,而我天性拙笨,常被诸位兄长嫌弃。
如今我漂泊流荡于浩渺云天之间,岁月如奔流日月,深陷困顿。
辅佐君王的时机已然太晚,追怀古人的情怀也只能徒然留存。
我愿效仿嵇康在山阳打铁,或如愚公隐居野谷之村。
怎敢再劳烦您这样的长者屈尊来访?只愿归老林泉,听任天地造化。
以上为【赠比部萧郎中十兄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比部:唐代刑部四司之一,掌内外账籍审计,郎中为从五品上职官。萧十曾任此职,故称“比部萧郎中”。
2. 有美生人杰:语出《诗经·周南·桃夭》“有美一人”,此处赞萧十为人中俊杰。
3. 汉朝丞相系:萧氏为汉初丞相萧何之后,杜甫母系亦出萧氏,故称萧十为表兄。
4. 梁日帝王孙:南朝梁武帝萧衍为兰陵萧氏,萧十为其宗室后裔。“梁日”指梁朝时期。
5. 蕴藉:含蓄宽容,有涵养。
6. 魁梧:身材高大壮实;秉哲尊:秉持智慧而受人尊敬。
7. 风雅蔼孤骞:风度儒雅,如孤鸿高飞。“蔼”通“霭”,形容高远;“骞”指高举。
8. 宅相:典出《晋书·魏舒传》,外甥贤能,舅家得“宅相”之誉。杜甫借此称萧十使姻亲荣显。
9. 中散山阳锻:嵇康曾任中散大夫,隐居山阳(今河南修武)打铁,喻清高自守。
10. 愚公野谷村:化用《列子·汤问》愚公移山故事,此处反用其意,指甘于僻居野谷,不求闻达。
以上为【赠比部萧郎中十兄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杜甫赠予表兄萧十(萧姓郎中,排行第十)之作,既盛赞对方家世显赫、德才兼备,又自伤身世飘零、功业无成,最终表达归隐之志。全诗结构严谨:前八句极写萧十之美德与声望,用“汉相”“梁孙”彰其门第,“蕴藉”“魁梧”状其风仪,“词华”“风雅”称其文才;中四句转写自身——幼蒙知遇,却因“谋拙”见弃,今已“漂荡”“沈埋”;末六句以嵇康锻铁、愚公居谷自比,婉拒对方关照,决意归老。诗中典故密集而贴切,情感由敬仰转悲慨再归淡泊,体现了杜甫晚年历经沧桑后的清醒与自持,亦折射出安史之乱后士人理想幻灭的普遍心境。
以上为【赠比部萧郎中十兄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堪称杜甫五言排律典范,对仗工稳,用典精当,情感深沉。开篇以“积德门”“丞相系”“帝王孙”三重身份叠加,极写萧十门第之贵;继以“蕴藉”“魁梧”“词华”“风雅”四维刻画其德才风仪,笔致雍容。转入自身,则“漂荡云天阔,沈埋日月奔”十字如刀刻斧凿,时空浩渺与个体沉沦形成强烈张力。尾联连用嵇康、愚公二典,非真欲效其事,而是借古贤之志明己心之决——宁守贫贱,不累故人。全诗语言典雅而不失真挚,虽为应酬之作,却无谀媚之态,反见士人尊严与时代悲凉。尤其“致君时已晚,怀古意空存”二句,道尽一代儒者理想落空的深痛,令人扼腕。
以上为【赠比部萧郎中十兄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清·仇兆鳌《杜诗详注》:“此诗前段称萧之贤,中段自叙困穷,末段托志归隐,章法井然。”
2. 清·浦起龙《读杜心解》:“‘致君时已晚’一联,沉痛语,非泛泛怀古也。”
3. 近人杨伦《杜诗镜铨》:“‘宁纡长者辙’,婉谢之意,曲而达。”
4. 钱谦益《钱注杜诗》:“萧十盖杜母族之兄弟行,诗中‘宅相’‘儿童’等语可证。”
5. 《全唐诗》卷234收录此诗,题下注:“萧十,名未详,杜甫舅氏之子。”
6. 萧涤非《杜甫研究》:“此诗作于大历初年(766–768)夔州时期,时甫已老病,故有归老之叹。”
7. 莫砺锋《杜甫评传》:“杜甫对亲属诗多真情,《赠萧十兄》既见亲情,亦见其晚境之凄凉与自尊。”
8. 朱东润《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》:“末六句连用二典,以示决绝归隐之志,悲而不怨,哀而不伤。”
9. 谢思炜《杜甫集校注》:“‘谋拙丑诸昆’,自嘲语,实暗含对世道重机巧、轻朴直之批判。”
10. 当代学者陈贻焮《杜甫评传》:“此诗结构谨严,情感层层递进,是杜甫五排中情理兼胜之作。”
以上为【赠比部萧郎中十兄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