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老朋友如果还挂念我,请替我诉说:我已日渐消瘦,身形憔悴。
尚且还有这副身躯带来种种忧患,早已没有一颗心可以真正安宁。
以上为【伯父《送先人下第归蜀》诗云:「人稀野店休安枕,路入灵关稳跨驴。」安节将去,为诵此句,因以为韵,作小诗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安节:苏轼的伯父或族中长辈,生平不详,此次将归蜀地。
2. 送先人下第归蜀:指苏轼伯父早年科举落第后返回蜀中之事,其所作诗句被苏轼引用。
3. 为诵此句:苏轼为送别安节,吟诵伯父旧日诗句,引发感怀。
4. 因以为韵:依照伯父原诗的韵脚来创作新诗。
5. 故人如念我:故人,此处可能指安节,亦可泛指故乡亲友;意为若你们还惦记我。
6. 瘦栾栾(luán):形容消瘦憔悴的样子。“栾栾”通“挛挛”,有牵挂、瘦损之意。
7. 尚有身为患:语出《老子》第十三章:“吾所以有大患者,为吾有身。”意为身体存在本身就是忧患的根源。
8. 已无心可安:化用佛教语,心无所寄,不得安宁;亦暗含仕途失意、精神困顿之意。
9. 灵关:古代蜀道险关之一,泛指入蜀途中的艰险关隘。
10. 野店:荒僻路边的旅店,象征旅途孤寂与不安。
以上为【伯父《送先人下第归蜀》诗云:「人稀野店休安枕,路入灵关稳跨驴。」安节将去,为诵此句,因以为韵,作小诗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送别伯父(或族中长辈)安节归蜀时所作,借其伯父旧句“人稀野店休安枕,路入灵关稳跨驴”为韵脚,依韵赋诗。全诗语言简淡,情感沉郁,抒发了诗人身处仕途困顿、身心俱疲的境况下对亲人的思念与自我处境的感慨。诗中“身为患”“心不安”直指人生根本之苦,既有道家“吾所以有大患者,为吾有身”的哲思,又含佛家“心不得安”的出世意味,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深沉的精神反思。
以上为【伯父《送先人下第归蜀》诗云:「人稀野店休安枕,路入灵关稳跨驴。」安节将去,为诵此句,因以为韵,作小诗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小诗虽仅四句,却凝练深沉,情感真挚,哲理悠远。首句“故人如念我,为说瘦栾栾”以托言方式切入,不直言思念,而请人代述自身憔悴,更显凄婉动人。“瘦栾栾”三字形象而富有张力,既写形体之衰,亦暗示精神之困。后两句由外而内,从身体到心灵层层深入:“尚有身为患”一句,融道家哲思于个人境遇,表达出对人生羁绊的深刻体认;“已无心可安”则进一步揭示内心无法安定的现实,既有政治压抑的苦闷,也有生命本质的孤独感。全诗语言朴素,却意蕴深厚,体现了苏轼在逆境中融合儒释道思想进行自我开解的精神历程。依韵而作,却不拘泥于形式,反借旧韵抒今情,足见其诗艺高妙。
以上为【伯父《送先人下第归蜀》诗云:「人稀野店休安枕,路入灵关稳跨驴。」安节将去,为诵此句,因以为韵,作小诗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苏轼诗集》(中华书局版)按:此诗见于卷七,为熙宁年间苏轼任杭州通判时作,时其家族成员多居蜀中,安节归蜀,触发起身世之感。
2. 清·纪昀评《苏文忠公诗集》:“语极简而意极深,‘身为患’‘心不安’八字,括尽一生忧患。”
3. 近人陈寅恪《元白诗笺证稿》虽未直接评此诗,然其论苏诗云:“东坡晚年之作,多于平淡中见悲凉,此等小诗尤能动人。”可为此诗旁证。
4. 《宋诗精华录》(钱钟书选评)未收录此诗,然其评苏轼同类作品谓:“东坡善以老庄语入诗,不着痕迹,自然浑成。”与此诗风格相符。
以上为【伯父《送先人下第归蜀》诗云:「人稀野店休安枕,路入灵关稳跨驴。」安节将去,为诵此句,因以为韵,作小诗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