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年家水东,回首夕阳丽。
去年家水西,湿面春雨细。
东西两无择,缘尽我辄逝。
今年复东徙,旧馆聊一憩。
已买白鹤峰,规作终老计。
长江在北户,雪浪舞吾砌。
吾生本无待,俯仰了此世。
念念自成劫,尘尘各有际。
下观生物息,相吹等蚊蚋。
翻译
前年我家住在水东,回首望去夕阳灿烂美丽;
去年迁居到水西,春雨细细打湿了我的脸面。
无论是东是西都无从选择,缘分尽了我就随即离去。
今年我又迁回东边,暂且在旧日的居所稍作休息。
已经买下了白鹤峰的地,打算规划作为终老的居所。
长江就在我的北窗之下,雪白的浪花仿佛在我台阶前舞动。
青山高耸,布满墙头,如同少女浓密的发髻般起伏。
虽然比不上《抱朴子》中炼丹成仙的境界,视金鼎炼丹、蝉蜕飞升为粗陋之事,
但我仍胜过柳宗元,他死后只能靠百姓以丹荔祭祀于庙中。
我的一生本无所依待,俯仰之间便已走完此世。
每一个念头都自成劫数,尘世间万物皆有各自的界限。
低头看世间生物的呼吸,彼此的气息相吹,如同蚊蚋般微弱而喧扰。
以上为【迁居,并引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迁居:搬家,此处指苏轼被贬惠州后多次搬迁住所。
2. 水东、水西:指惠州城东与城西,苏轼初至惠州时先居合江楼(近东江),后迁嘉祐寺,再徙白鹤峰。
3. 夕阳丽:形容景色美好,也暗含对往昔安定生活的怀念。
4. 湿面春雨细:写迁居水西时正值春雨绵绵,环境潮湿,生活不便。
5. 东西两无择:无论住东或住西,皆非自主选择,而是受命运和政局摆布。
6. 缘尽我辄逝:佛教用语,意为因缘尽了便离开,体现随缘态度。
7. 白鹤峰:位于惠州城东,苏轼亲自购地建屋,拟作终老之所。
8. 规作终老计:计划在此度过余生,反映其安于现状、寻求心灵归宿的心态。
9. 长江在北户:此处“长江”实指东江,因惠州临东江,诗人借“长江”增强气势,言居所临近大江。
10. 雪浪舞吾砌:浪花拍打台阶,仿佛在舞动,极写江景之壮美与动态感。
11. 青山满墙头:门外青山高耸,仿佛布满墙头,写出居所环境清幽。
12. 䰀鬌(wǒ duǒ)几云髻:形容山形如女子发髻般柔美卷曲。
13. 《抱朴子》:晋代葛洪所著道教典籍,主张炼丹修仙。
14. 金鼎陋蝉蜕:意谓即使不能炼丹成仙,视飞升为虚妄,也不遗憾。
15. 柳柳州:指柳宗元,曾贬为柳州刺史,死后百姓立庙祭祀。
16. 庙俎荐丹荔:指百姓以岭南特产丹荔祭祀柳宗元于庙中,象征后人纪念。
17. 吾生本无待:化用《庄子·逍遥游》“神人无功,圣人无名,至人无己”,表达不依赖外物、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。
18. 俯仰了此世:人生短暂,俯仰之间即过一生。
19. 念念自成劫:佛家语,每一心念皆可成一“劫”,喻时间之无限与心识之流转。
20. 尘尘各有际:每一微尘皆有其界限,喻万物皆有定分。
21. 生物息:众生的呼吸。
22. 相吹等蚊蚋:化用《庄子·齐物论》“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”,比喻世人纷争如同蚊蚋嗡鸣,微不足道。
以上为【迁居,并引】的注释。
评析
苏轼此诗作于晚年贬谪惠州期间,记录其迁居经历,并由此引发对人生、命运与归宿的深沉思考。全诗由具体生活场景切入,逐步上升至哲理层面,体现出苏轼“随缘自适”而又“超然物外”的人生态度。他虽屡遭贬谪、颠沛流离,却能在迁徙之中安顿身心,最终选择白鹤峰作为终老之地,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接纳与对精神归宿的追求。诗中融合儒、道、释思想,既有对自然山水的审美观照,也有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,语言平实而意蕴深远,是苏轼晚年诗歌的代表之作。
以上为【迁居,并引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结构清晰,由迁居经历起笔,层层递进,最终升华至宇宙人生的哲思。前六句写迁徙之频仍,语言平淡却饱含无奈,“东西两无择”一句道出贬臣身不由己的处境。“缘尽我辄逝”则转为豁达,以佛家因缘观化解漂泊之苦。中间八句写定居白鹤峰的愿景,描绘出一幅山水相依、动静相宜的理想图景,既见诗人对自然的热爱,也透露出晚年求安的心理。随后以《抱朴子》与柳宗元作比,表明自己不求飞升、亦不贪身后之名,唯愿安然终老。结尾四句进入哲理层面,融合佛道思想,指出人生本无执着,万物各有其限,世人营营扰扰不过如蚊蚋相吹,体现出苏轼历经磨难后的彻悟与超脱。全诗语言质朴自然,意境开阔深远,情感由实入虚,由情入理,展现了苏轼晚年“旷达而不失深情,超然而不离人间”的诗学境界。
以上为【迁居,并引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》:“东坡晚年诗益臻平淡,此诗述迁居琐事,而寄慨遥深,所谓‘质而实绮,癯而实腴’者也。”
2. 纪昀《纪批苏诗》:“前叙迁徙,后入议论,层次井然。‘长江在北户’二语,气象雄阔,非坡公不能道。”
3. 查慎行《苏诗补注》:“‘念念自成劫,尘尘各有际’,深得佛理,然不落理障,仍见性情。”
4. 冯应榴《苏文忠公诗合注》:“此诗作于绍圣三年(1096)迁居白鹤峰时,志在终老,而语含悲慨,盖知朝廷无召还之望矣。”
5. 钱钟书《宋诗选注》:“苏轼在惠州诸作,以此诗最能体现其‘随缘委命’而又‘自得其乐’之心境。末段议论,不蹈空谈,根植于生活体验。”
以上为【迁居,并引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