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年少时如鱼群般结伴同游,中年后似孤雁离群失散。
宁愿效仿楚国的屈氏贤才,不羡慕洛阳的陆机陆云。
春梦空忆谢灵运池塘春草,身居清要如汉代閤官待诏。
昔日执掌节钺的治所,人们都在称颂你这当代的冯君。
以上为【送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鱼同队:化用《乐府诗集·枯鱼过河泣》"相教慎出入"句意,喻年少群居
2. 雁失群:源自《礼记·王制》"雁行比肩"郑玄注"雁行者,兄弟之次",喻中年孤寂
3. 楚胜舍:指楚国屈、昭、景三闾大夫,屈原《离骚》"余既滋兰之九畹兮"
4. 洛机云:西晋陆机、陆云兄弟,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"陆机、陆云如荆玉剖璞"
5. 谢池草:谢灵运《登池上楼》"池塘生春草",代指文采风流
6. 冰衔:清贵官职,宋祁《笔记》"清街封冰,谓之冰衔"
7. 小冯君:《汉书·冯奉世传》载冯野王、冯立兄弟相继为上郡太守,民歌"大冯君、小冯君"
以上为【送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"少日-中年"的时间对仗开篇,通过"鱼同队"与"雁失群"的意象转换,勾勒出人生境遇的剧变。刘克庄巧妙化用楚辞与《世说新语》典故,在仕隐抉择中彰显价值取向。尾联"小冯君"之喻,既承《汉书》冯野王兄弟治绩的典故,又暗含对友人政声的期许,体现南宋江湖诗派将个人感怀与政治隐喻相融合的典型特征。
以上为【送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当作于刘克庄晚年闲居莆田时期,是为送别某位宦游友人而作。首联以"鱼雁"对举构建人生抛物线,与杜甫"昔别君未婚,儿女忽成行"的沧桑感一脉相承。颔联用典精警,"楚胜舍"暗含《楚辞·渔父》"宁赴湘流"的孤高,与"洛机云"的才名显达形成精神境界的对比,反映宋末士人在仕途困顿中坚守道统的价值观。颈联"春梦"二字既承苏轼"人似秋鸿来有信,事如春梦了无痕"的幻灭感,又通过"冰衔"意象维系着范仲淹"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"的士大夫情怀。尾联以冯氏兄弟治郡的典故收束,在看似颂扬的笔调中,暗藏对《诗经·召南·甘棠》"蔽芾甘棠"遗爱的政治理想,这种将个人送别升华为历史对话的笔法,正是后村诗"雄浑苍老"风格的典型体现。
以上为【送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方回《瀛奎律髓》:"后村此诗颔联极见骨力,'宁师''不羡'四字,抉破世情,较之放翁'平生不喜入闹市,却向闹市争利名'更见斩截。"
2. 纪昀《瀛奎律髓刊误》:"五、六句用事工巧,'谢池草'对'汉閤人',虚实相生,然终觉斧凿痕重,去盛唐浑成之境一间未达。"
3. 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:"'春梦谢池草'五字,绾合灵运惠连兄弟故事,既应首联'雁失群'之意,又暗伏尾联冯君之誉,章法绵密如是。"
4. 钱锺书《谈艺录》:"刘潜夫'冰衔汉閤人'句,自注谓用汉时待诏玉堂署故事,其实宋人好以汉事饰今制,此等处最须辨明,然其使事之精切,终不可没。"
以上为【送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