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幼年夭折并非天意使然,为何不让聪慧如童乌的孩子与我共度晚年?
只恨无法留住时光,不能延年益寿,临别之际,只能赠予你小乘佛法以助来世。
悲痛之中,这一念情缘正是偿还前世的业债;弹指之间,三生的情缘已断,再无后续。
从此我将隐居山林,无论竹根边远近,夜夜点灯,虔诚礼拜塔中佛像,寄托哀思。
以上为【悼朝云,并引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悼朝云,并引:此诗原有引文(今佚),为苏轼悼念侍妾王朝云之作。朝云原为杭州歌妓,后随苏轼二十余年,忠贞不渝,卒于惠州。
2. 苗而不秀:出自《论语·子罕》:“苗而不秀者有矣夫,秀而不实者有矣夫。”比喻资质良好却未能成长或成材,此处指朝云早逝。
3. 岂其天:难道是天意如此?表达对命运不公的质疑。
4. 童乌:西汉扬雄之子,名童乌,早夭。此处借指聪慧而短命之人,暗喻朝云之子苏遁亦早夭。
5. 驻景:留住光阴,延缓衰老。景,日光,代指时光。
6. 千岁药:传说中能令人长生不死的仙药。
7. 小乘禅:佛教中小乘教法,注重个人修行与解脱。此处指为朝云诵经祈福,助其往生。
8. 伤心一念偿前债:佛教认为人世情感皆为前世因缘果报,此生相爱相恋乃偿还宿债。
9. 弹指三生断后缘:弹指间喻时间短暂;三生,指前生、今生、来生;断后缘,谓此生之后不再续情缘。
10. 归卧竹根:隐居山林之意;竹根象征清贫高洁的生活环境。夜灯勤礼塔中仙:夜间点灯,虔诚礼拜佛塔中的佛像,“仙”此处指佛或菩萨。
以上为【悼朝云,并引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悼念侍妾王朝云所作。朝云随苏轼贬谪岭南,病逝于惠州,年仅三十四岁,苏轼悲痛欲绝。诗中“苗而不秀”“童乌”等语,表达了对朝云早逝的深切惋惜;“驻景恨无千岁药”直抒无法挽留生命之憾;“小乘禅”体现其佛教思想下对亡者超度的寄托;“偿前债”“断后缘”则融合佛家因果轮回观念,视此情为宿业;末句写自己此后孤寂生活,长夜礼佛,情感深沉克制,哀而不伤,展现了苏轼在儒释道交融中的精神境界。
以上为【悼朝云,并引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以极简之语承载极深之情,融儒家伦理、佛家思想与人生哲思于一体。首联以“苗而不秀”起兴,既叹朝云之才德未展,又暗含对其子早夭之痛,双重哀伤叠加。颔联“驻景恨无千岁药”直击生命有限之无奈,“赠行惟有小乘禅”则转出宗教慰藉,情感由悲愤转向平静。颈联深入佛理,将人间情爱视为业力牵缠,“偿前债”“断后缘”看似冷峻,实为深情至极后的超脱。尾联回归现实生活图景,“夜灯勤礼”四字,静谧中见执着,孤灯佛影,映照出诗人余生无尽的思念与皈依。全诗语言凝练,意境深远,哀婉而不颓靡,堪称苏轼晚年悼亡诗之典范。
以上为【悼朝云,并引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》卷七十三:“东坡悼朝云诗,语极凄怆,而意归空寂,盖历尽迁谪、生死之变,故能以禅理化悲情。”
2. 纪昀《瀛奎律髓汇评》卷三十九评此诗:“‘弹指三生’一联,说得情缘如幻如泡,非真了悟者不能道。”
3. 冯应榴《苏文忠公诗合注》引查慎行语:“‘伤心一念偿前债’,是至情人语;‘弹指三生断后缘’,是至达观人语。合而为一,东坡之所以不可及也。”
4. 清代汪师韩《苏诗选评笺释》:“此诗情深而语不滥,理到而境愈高。‘夜灯勤礼塔中仙’,一片慈悲心肠,读之使人神肃。”
以上为【悼朝云,并引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