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名利终究不是令人快乐之事,人生风波终究少有平静之时。
稍近美誉便该知足不再多取,刚享清欢就应满足不再贪求。
美誉积累太多必然招致祸患,清欢纵然有余尚且可以无忧。
滔滔天下追名逐利者可知晓?重蹈覆辙相继不断从未停休。
以上为【名利吟】的翻译。
注释
风波:人生际遇的动荡,源自《庄子·天地》“天下之非誉,无益损焉,是谓全德之人哉”
清欢:清雅恬适之乐,苏轼《浣溪沙》“人间有味是清欢”与此相通
剩求:过分贪求,“剩”为宋代口语,表“多、更”义
滔滔天下:语出《论语·微子》“滔滔者天下皆是也”
覆辙相寻:前车之鉴不断重演,《汉书·贾谊传》“前车覆,后车诫”
以上为【名利吟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《周易》“亢龙有悔”的哲学观照名利本质。首联直接论断名利与风波的因果关系,中间两联通过“美誉”与“清欢”、“有患”与“无忧”的反复对比,构建出理学家特有的祸福辩证观。尾联以“覆辙相寻”的历史观察收束,将个人修养提升至社会批判层面,体现邵雍“观物”思想中蕴含的深沉忧患意识。
以上为【名利吟】的评析。
赏析
全诗呈现三重逻辑结构:首联立论,以“非乐事”“少安流”的否定句式奠定批判基调;中二联展开辩证,通过“稍邻-才近”“既多-虽剩”的层递关系,揭示量变到质变的规律;尾联升华,以“滔滔天下”的宏阔视角和“卒未休”的时间纵深感,完成从个体警醒到历史规律的哲学提升。邵雍将易学“物极必反”思想转化为平易诗语,在宋代理趣诗中独具格调。
以上为【名利吟】的赏析。
辑评
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:“康节《名利吟》最得明哲保身之要,‘清欢虽剩且无忧’一句,尤见修养功夫。”
明·薛瑄《读书录》:“邵子诗如《名利吟》者,真可谓‘风流人豪’,其‘覆辙相寻’之叹,实契《周易》谦损之旨。”
清·王植《皇极经世书解》:“此诗乃《击壤集》中眼目,‘美誉既多须有患’正应《皇极》‘阳至则生阴’之理。”
以上为【名利吟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