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余主簿的母亲去世,苏轼作此挽词以表哀思。
她生前德行美好,如兰玉般辉映乡里;虽然家境清贫,却始终充满欢乐与满足。
她不仅善于操持家务、奉养家人,更因深明《诗经·麟趾》所赞的仁厚之德,而体现出《关雎》所颂的贤淑风范。
如今她已乘云驾鹤,升归仙界;旧居旁的乔木依旧繁茂,守护着故居。
我强忍归乡时千斛般的悲泪,一时之间,全都洒落在像老莱子那样为亲尽孝的衣襟上。
以上为【余主簿母輓词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余主簿:宋代官名“主簿”为县级佐吏,姓余,其名不详。
2. 母輓词:为母亲所写的哀悼诗,即挽诗。
3. 阆庭兰玉:比喻女子德才兼美,出自《世说新语》,常以“芝兰玉树”形容优秀子弟或贤德女性。
4. 照乡闾:光辉照耀乡里,指德行广受尊敬。
5. 自昔虽贫乐有馀:化用孔子弟子颜回“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”之意,言其安贫乐道。
6. 中馈:古代指妇女在家中主持饮食祭祀等事务,引申为操持家务。《易·家人》:“无攸遂,在中馈。”
7. 《麟趾》:《诗经·周南·麟趾》,赞美周室宗族子孙仁厚有德,后用以颂扬贵族贤德之家。
8. 《关雎》:《诗经·周南·关雎》,传统认为是歌颂后妃之德,象征贞静贤淑的女性典范。
9. 云軿(píng):神仙所乘的云车,此处指死者升仙而去。
10. 老莱裾:典出《二十四孝》中老莱子彩衣娱亲的故事,形容孝子奉养父母之状,此处反用其意,表达未能继续奉养的悲痛。
以上为【余主簿母輓词】的注释。
评析
这首挽词是苏轼为同僚余主簿之母所作,情感真挚,语言典雅,既表达了对逝者高尚品德的敬仰,也抒发了自己深切的哀悼之情。全诗融合儒家伦理与个人情感,通过典故的巧妙运用,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形象提升至道德典范的高度。结构严谨,由德行写起,继而追思其家庭贡献,再转入生死之叹,最后以自身悲情收束,层层递进,感人至深。
以上为【余主簿母輓词】的评析。
赏析
苏轼此诗以典雅庄重之笔,刻画了一位贤德母亲的形象。首联从“兰玉照乡闾”起笔,立即将人物置于道德高地上,突出其人格光辉;“虽贫乐有馀”则赋予其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,令人肃然起敬。颔联巧用《诗经》篇名,《麟趾》喻家族仁厚,《关雎》颂女性贞德,双典并用,深化了母仪天下的意味。颈联转写生死之隔,“云軿归仙府”写升遐之超然,“乔木拥旧庐”则写人间之寂寥,一虚一实,对比强烈。尾联以“千斛泪”极言悲痛之深,“洒向老莱裾”借用孝子典故,既表达了对孝道的推崇,也流露出诗人自身面对生死无奈的深情。全诗情感沉郁而不失节制,用典精切,音韵和谐,堪称宋代挽词中的上品。
以上为【余主簿母輓词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》评:“语挚而典,情深而不滥,苏公于人伦之际,每见至性。”
2. 清·纪昀《苏文忠公诗集辑注》卷二十:“婉笃有礼,不溢不阿,得风人之遗。‘云軿’‘乔木’一联,寄慨遥深。”
3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卷二:“以《关雎》《麟趾》称贤母,非徒颂德,实寓教化之意。结语泪洒老莱裾,尤觉酸鼻。”
4. 钱钟书《谈艺录》补订本:“东坡挽词多能融情入理,此篇以经术饰哀辞,尤为典型。”
以上为【余主簿母輓词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