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苍翠葱茏的梧桐山矗立在东海之滨,蓬莱与方丈仙山仿佛在有无之间隐约可见。
早年听说那里的草木都是灵丹妙药,曾想抛下妻儿,隐居市井以求长生。
平素的高远志向终究未能实现,只能空自叹息;面对老友,彼此相对,不禁面露愧色。
酒醒之后,忽然回忆起童年往事,深深遗憾那时如双凫般自由飞翔却无法挽留。
以上为【次韵陈海州书怀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次韵:按照原诗的韵脚和用韵次序作诗唱和。
2. 陈海州:即陈天锡,时任海州知州,与苏轼有诗文往来。
3. 郁郁苍梧海上山:苍梧山本在湖南,此处借指东海边的山峦,象征仙境之地。
4. 蓬莱、方丈: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(另为瀛洲),为神仙所居。
5. 有无间:似有似无之间,形容缥缈难寻。
6. 旧闻草木皆仙药:相传仙山上的草木皆可入药成仙。
7. 弃妻孥守市阛:抛弃妻子儿女,隐居于市井之中。“市阛”指街市、市井。
8. 雅志:高尚的志向,此处或指归隐修道或建功立业之志。
9. 故人相对若为颜:面对老朋友,不知如何面对,形容惭愧或感伤之情。
10. 双凫:原指一对野鸭,此处比喻童年自由自在的生活,亦可引申为往昔美好时光一去不返。
以上为【次韵陈海州书怀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次韵陈海州之作,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理想与现实落差的感慨。诗中融合了对神仙世界的向往、仕途不得志的怅惘、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童年纯真岁月的追忆。全诗情感深沉,语言含蓄,体现了苏轼一贯的旷达中见悲凉的风格。通过“欲弃妻孥守市阛”一句,可见其一度萌生避世之念;而“雅志未成空自叹”则直抒胸臆,道出理想破灭的无奈。结尾由酒醒忆童事,情感转向绵长的怅恨,余味悠远。
以上为【次韵陈海州书怀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结构严谨,情感层层递进。首联以苍梧、蓬莱等意象营造出超然物外的仙境氛围,既展现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,也暗含对现实的疏离。颔联承上启下,由仙境传说转入个人抉择的矛盾心理,“欲弃妻孥”透露出内心挣扎。颈联转写现实困境,“雅志未成”四字凝练沉重,道尽士人理想受挫之痛;“若为颜”更显人际交往中的尴尬与自责。尾联笔锋一转,从当下酒醒切入童年回忆,以“双凫去莫攀”作结,将人生不可逆的遗憾具象化,意境深远,令人回味。全诗融神话、现实、情感于一体,展现了苏轼复杂的精神世界。
以上为【次韵陈海州书怀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》:“东坡次韵诸作,往往兴寄遥深,不独以才气胜。此诗托意仙山,实写衷曲,尤见风骨。”
2. 《历代诗话》引《纪评苏诗》:“‘酒醒却忆儿童事’一句,看似闲笔,实乃通篇血脉所注,前皆铺垫,至此方见情深。”
3. 《瓯北诗话》卷五:“苏集中怀旧之作,多带旷达之致,然此诗‘长恨双凫去莫攀’,沉痛处不减杜陵,盖中年以后,渐识人生之不得已也。”
4. 《唐宋诗醇》评:“语虽冲淡,意实悲凉。雅志之叹,非独为己,亦兼慨乎时也。”
5. 清代王文诰《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》:“此诗作于黄州以后,志在逃世而未能,故有‘守市阛’之语,非真欲隐,乃愤激之辞耳。”
以上为【次韵陈海州书怀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