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清晨梳理着零乱斑白的发丝,病中双眼昏花畏惧夜灯。
黑色几案与素色屏风配一双草鞋,从此余生要学山间僧侣度过。
以上为【悼亡九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发星星:白发稀疏状,左思《白发赋》"星星白发,生于鬓垂"
2. 病眼昏昏:苏轼《病中游祖塔院》"病眼不羞云母乱"
3. 乌几素屏:黑色小桌与素色屏风,白居易《素屏谣》"素屏素屏,孰为乎不文不饰"
4. 草屦:草鞋,代指隐士生活,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"蹑屦而见之"
5. 百年:余生,杜甫《登高》"万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独登台"
6. 学山僧:效仿僧人修行,柳宗元《晨诣超师院读禅经》"汲井漱寒齿,清心拂尘服"
以上为【悼亡九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北宋诗人张耒《悼亡九首》中的自我写照,通过"晓梳零乱""病眼昏昏"的衰颓意象,展现丧妻后身心交瘁的生命状态。前两句以梳发畏光的日常细节,勾连起生理病痛与心理创伤;后两句借"乌几素屏""草屦山僧"的素朴物象,将个人悲恸升华为宗教般的苦修决心。全诗在二十八字间完成从形貌描写到精神抉择的深化,体现宋代悼亡诗"以淡语写浓愁"的艺术境界。
以上为【悼亡九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在艺术上构建三重对应:时间维度上从"晓梳"的短暂瞬间延伸到"百年"的余生规划,空间维度上从闺阁梳妆台转向"山僧"的修行场所,心理维度上从"怯夜灯"的脆弱升华为"学山僧"的坚忍。张耒巧妙运用"双草屦"的细节——既实指遗物又暗含《诗经"葛屦五两"的配偶象征,在物质性描写中注入深沉情感;"从此"二字更如刀劈斧斫,将人生截然划分为前后两段。这种将生活器具转化为精神符号的笔法,既承袭元稹"衣裳已施行看尽"的悼亡传统,又开启南宋"永嘉四灵"的苦吟风格,在简淡笔墨中蕴含震撼人心的力量。
以上为【悼亡九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方回《瀛奎律髓》:"文潜'晓梳零乱发星星'二十八字,字字血泪,较之元微之'谢公最小偏怜女'更见沉痛"
2. 贺裳《载酒园诗话》:"'乌几素屏双草屦'七字,写尽寒士悼亡况味,物象选择之精令人鼻酸"
3. 潘德舆《养一斋诗话》:"结句'学山僧'非逃禅,乃以宗教苦行对抗生命虚无,此宋人理性悼亡之特质"
4. 钱钟书《宋诗选注》:"'怯夜灯'三字曲传鳏夫心理,灯光愈明而孤影愈长,真化工之笔"
5. 程千帆《宋诗精选》:"前二句衰飒如秋叶,后二句坚贞如寒松,在情感张力中完成人格塑造"
6. 王水照《宋代文学通论》:"诗中物象的灰暗色调
以上为【悼亡九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