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五日里看云象,十日间盼风来,终年忧虑辛劳都是为了农事百姓。
春天到来本有可喜之兆,却无人察觉;唯有勤勉好学的皇孙,才堪与祖宗相类比。
以上为【太皇太后阁六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太皇太后阁:宋代宫廷中为太皇太后所设的楼阁,此为题咏该处景物或节令活动的组诗。
2. 五日占云十日风:古人于节令前后观察云气、风向以预测天气,指导农事。“五日”“十日”极言观测之频繁与细致。
3. 忧勤终岁为三农:忧心操劳整年,皆为农业(即“三农”,指春、夏、秋三季农事,或泛指农民、农村、农业)。
4. 三农:古指居住在平地、山地、泽地的三类农民,此处泛指农事百姓。
5. 春来有喜何人见:春天来临,农事有望,本当欣喜,却无人真正体察其中意义。
6. 好学神孙:指聪慧勤学的皇室子孙,可能特指年幼的皇帝或储君。
7. 类祖宗:继承祖宗德行与治国精神,堪为继业之主。
8. 神孙:对皇室后代的美称,含有天命所归之意。
9. 占云:古代通过观察云彩形态预测晴雨。
10. 忧勤:忧虑勤劳,多用于形容君主为政之勤勉。
以上为【太皇太后阁六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《太皇太后阁六首》之一,属应制诗,作于宫廷节令场合,借端午前后的气象占候起兴,表达对国事民生的关切,并赞颂皇室后继有人。全诗语言简练,寓意深远,表面写天时农事,实则寄托治国安邦之思。末句称颂“神孙”勤学类祖,既符合应制体例中的颂圣传统,又隐含对明君贤主的期待,体现苏轼一贯的民本思想与政治关怀。
以上为【太皇太后阁六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以朴素语言承载深厚情感。前两句从农事占候切入,展现一年到头对农业收成的深切关注,凸显“以农为本”的治国理念。一个“忧”字道尽执政者的责任与担当。后两句笔锋一转,由天时转入人事:春回大地本是喜事,却“何人见”,反衬出多数人漠视民生疾苦,唯有“好学神孙”能体察先王之道,承继祖志。这种对比强化了诗人对理想君主的期许。全诗结构紧凑,由自然到人事,由普遍到个别,层层递进,含蓄而有力。虽为应制之作,却不流于阿谀,体现了苏轼“诗贵有寄托”的艺术追求。
以上为【太皇太后阁六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》:“此等诗看似平淡,实寓忧国忧民之深意,非徒应景者所能及。”
2. 清·纪昀《瀛奎律髓汇评》卷十六引冯舒语:“‘春来有喜何人见’七字,写出孤怀独识,感慨无限。”
3. 清·查慎行《补注东坡编年诗》:“六首皆应节之作,然语语关民瘼,不作虚词颂圣,真忠爱之音。”
4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卷二:“苏诗于应制中见性情,此首尤得风人之旨,温柔敦厚而不失讽谕之义。”
以上为【太皇太后阁六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