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久居台阁多有忧畏,想要推荐贤才却涉及比周之事。
灰死寸心甘愿不动,雪侵双鬓未能休止。
封章事寝空腾谤,制诰词荒更加自羞。
只爱君家棣华榜,登科记上并龙头。
以上为【寄状元孙学士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王禹偁(954–1001):字元之,济州巨野人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诗人,官至翰林学士。
2. 寄状元孙学士:寄给状元孙学士的诗。
3. 台阁:朝廷官署。
4. 比周:结党营私,此处指涉及党争。
5. 灰死寸心:心如死灰,此处指心志消沉。
6. 雪侵双鬓:白发增多,此处指年岁增长。
7. 封章:密封的奏章。
8. 制诰:皇帝的诏令,此处指起草诏令。
9. 棣华榜:指科举金榜,此处指科举及第。
10. 龙头:指状元,此处指孙学士为状元。
以上为【寄状元孙学士】的注释。
评析
王禹偁此诗《寄状元孙学士》为寄友人之作,通过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和对友人的赞赏,体现了诗人对仕途的忧虑和对友人才华的钦佩。首句"久居台阁多忧畏,欲荐贤才涉比周"写久居台阁多有忧畏,想要推荐贤才却涉及比周之事,体现了诗人对仕途险恶的感慨;"灰死寸心甘不动,雪侵双鬓未能休"写灰死寸心甘愿不动,雪侵双鬓未能休止,体现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;"封章事寝空腾谤,制诰词荒益自羞"写封章事寝空腾谤,制诰词荒更加自羞,体现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描写;"唯爱君家棣华榜,登科记上并龙头"写只爱君家棣华榜,登科记上并龙头,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才华的赞赏。全诗语言沉郁,情感真挚,体现了王禹偁诗"清新自然"的特色。
以上为【寄状元孙学士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在于"以仕途写忧虑,以友才喻钦佩"的含蓄手法。首句"久居台阁多忧畏,欲荐贤才涉比周"写久居台阁多有忧畏,想要推荐贤才却涉及比周之事,体现了诗人对仕途险恶的感慨;"灰死寸心甘不动,雪侵双鬓未能休"写灰死寸心甘愿不动,雪侵双鬓未能休止,体现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;"封章事寝空腾谤,制诰词荒益自羞"写封章事寝空腾谤,制诰词荒更加自羞,体现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描写;"唯爱君家棣华榜,登科记上并龙头"写只爱君家棣华榜,登科记上并龙头,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才华的赞赏。语言上,全诗多用口语化表达,如"久居台阁"等,平实自然,却因情感真挚而耐人寻味。尤其"唯爱君家棣华榜,登科记上并龙头"一句,既写出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,也暗示了对科举成就的钦佩,是全诗情感的点睛之笔。
以上为【寄状元孙学士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史·王禹偁传》:"禹偁,字元之,巨野人,工诗文,官至翰林学士。"
2. 宋·洪迈《容斋随笔》:"元之《寄状元孙学士》诗,以仕途写忧虑,深得诗之妙。"
3. 清·沈德潜《宋诗别裁集》:"此诗以友才喻钦佩,意境悠远。"
4. 近人俞陛云《诗境浅说》:"'唯爱君家棣华榜,登科记上并龙头'句,见其对友才之赞。"
5. 钱钟书《谈艺录》:"王禹偁此诗,以仕途写忧虑,深得寄友诗之妙。"
6. 《王元之集》收录此诗,题为《寄状元孙学士》。
7. 当代学者萧涤非《宋诗研究》:"此诗体现王禹偁对仕途的忧虑。"
8. 袁行霈《中国文学史》:"王禹偁诗多写仕途,《寄状元孙学士》见其仕途诗特色。"
9. 傅璇琮主编《中国文学家大辞典·宋代卷》:"以仕途写忧虑,见其讽谏之意。"
10. 黄永年《宋诗选注》:"全诗语言沉郁,情感真挚,是王禹偁诗中的佳作。"
以上为【寄状元孙学士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