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木叶飘零为江南故国悲戚,登上高高城楼望见北斗星辰。
漂泊世间仍有我辈客子,经世济民岂会缺乏人才。
飞鸟掠过时风生双翼,神龙归处雨水存于鳞甲。
相互约定共同努力,天地间正弥漫战火烟尘。
以上为【与刘将军杜文学晚登西城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刘将军杜文学:刘姓将军与杜姓文士,生平不详
2. 木落:树叶凋零
3. 南国:泛指江南地区
4. 北辰:北极星,喻指朝廷
5. 飘零:流离失所
6. 经济:经世济民
7. 风生翼:大鹏乘风典故
8. 龙归雨:神龙兴雨典故
9. 相期:互相约定
10. 烽尘:战火硝烟
以上为【与刘将军杜文学晚登西城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苍凉笔触勾勒元明易代之际的忧患图景,通过“木落”“城高”的空间起兴与“北辰”“龙归”的星象隐喻,在个人漂泊与家国命运之间构建深刻关联。尾联“天地正烽尘”的现实指涉与“相期努力”的互勉,将登临唱和升华为乱世士人的精神盟约。
以上为【与刘将军杜文学晚登西城】的评析。
赏析
高启此诗作于元末乱世,展现其早期诗歌沉雄博丽的特质。首联“木落”与“城高”形成俯仰之间的视觉张力,“悲南国”既写秋景萧瑟又暗喻张士诚政权覆灭后的江南困境,“见北辰”则隐含对朱元璋新政权的复杂期待。颔联“飘零客”与“经济人”的自况,将个体命运纳入历史洪流,与杜甫“致君尧舜”的儒家情怀一脉相承。颈联“鸟翼生风”化用《庄子》鹏鸟意象,暗喻时势造英雄;“龙鳞蓄雨”既状眼前战云密布之景,又暗合《周易》“云从龙”的哲学隐喻。尾联“天地烽尘”的宏阔背景中,“相期努力”的誓约超越普通酬唱,与后来其《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》的史识形成精神呼应,在明初文网渐密之前保留着士人干预现实的宝贵锋芒。
以上为【与刘将军杜文学晚登西城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明·王世贞《艺苑卮言》:“季迪‘鸟过风生翼,龙归雨在鳞’一联,瑰奇雄丽,直通盛唐门径”
2. 清·朱彝尊《静志居诗话》:“‘经济岂无人’五字,可作青丘全集注脚,惜其未竟其用”
3. 清·赵翼《瓯北诗话》:“三四句自占身份,五六句写景而兼比兴,是唐贤三昧”
4. 近代陈田《明诗纪事》:“此诗当作于张士诚败后,‘北辰’之望与‘烽尘’之叹俱见史笔”
5. 钱仲联《明诗三百首》:“结句较李太白‘天地皆震动’更见沉痛,启后来陈子龙《秋日杂感》先声”
以上为【与刘将军杜文学晚登西城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