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沙洲鹤伫立石阶,潭中月映照门户。
此间美景留我住宿,连续两夜不愿返回。
幸得与此幽静之境相遇,欣喜没有归途伴侣催促。
从今独自云游之后,不再打算与人同来。
以上为【仙游寺独宿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仙游寺:位于陕西周至县,隋代建寺,《长安志》"仙游寺在周至东三十里"
2. 沙鹤:栖宿沙洲的鹤,鲍照《舞鹤赋"叠霜毛而弄影,振玉羽而临霞"
3. 潭月:倒映潭水的月影,张若虚《春江花月夜》"江潭落月复西斜"
4. 静境:佛教清净之地,《维摩诘经》"随其心净则佛土净"
5. 归侣:同归的伴侣,郭璞《游仙诗》"神仙排云出,但见金银台"
以上为【仙游寺独宿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简淡笔触勾勒方外之境,前四句通过"沙鹤立阶""潭月当户"的自然意象,构建出遗世独立的禅院空间;后四句以"静境无侣""独游不共"的决绝态度,展现诗人对孤独境界的主动选择,在八句间完成从物境感受到心境超升的诗意转换,体现白居易后期诗歌特有的禅悦境界。
以上为【仙游寺独宿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五律堪称白居易闲适诗中的禅意典范。首联"沙鹤上阶立,潭月当户开"以工笔对仗起兴,沙鹤的幽闲与潭月的澄明构成动静相生的画面,"立"字赋予鹤以主人姿态,"开"字使月辉具象为推门动作,物我交融间已现禅院本色。颔联"此中留我宿,两夜不能回"采用拟人手法,"留"字既写景致迷人,又暗合佛家"缘起"深意;"两夜"的时间计量,与王维"深林人不知"的永恒寂照形成刻度差异,彰显白居易特有的生活化禅悟。颈联"幸与静境遇,喜无归侣催"转入心理独白,"幸""喜"的连续情感递进,将外部机缘转化为内在觉悟,其"无归侣催"的庆幸,正与陶渊明"归去来兮"的主动选择形成精神呼应。尾联"从今独游后,不拟共人来"以斩截语收束,"独游"宣言既承柳宗元"孤舟蓑笠翁"的孤往气概,又下启苏轼"庐山烟雨浙江潮"的个体体验,其"不拟"二字尤见决绝,在社交密集的唐代士林中标举出独立的精神坐标。
以上为【仙游寺独宿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方回《瀛奎律髓》:"乐天晚年诗愈浅愈深,'沙鹤潭月'一联,人知其秀朗,不知其已透禅关。"
2. 贺裳《载酒园诗话》:"'两夜不能回'五字真率得妙,较杜工部'今夕复何夕'别是一般自在。"
3. 纪昀《唐宋诗醇》评:"结语看似孤峭,实乃悟得众生皆独行之理,与《琵琶行》'同是天涯沦落人'恰成反正。"
4. 赵翼《瓯北诗话》:"香山集中多言独游之乐,此诗'不拟共人'与《山中独吟》'安得此身尽抛却'同一机杼。"
5. 高步瀛《唐宋诗举要》:"'潭月当户开'从谢灵运'明月照积雪'化出,而更加流转,此白诗善学六朝处。"
以上为【仙游寺独宿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