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每个人生下孩子,都希望孩子头脑聪明。但是聪明有什么好处呢?
我就是因为聪明,遭到人家的嫉妒,被聪明误了一生。只希望自己的儿子愚笨迟钝,没有灾难,没有祸患,而能够官至公卿。
版本二:
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伶俐,而我却因聪明反被聪明所误,一生坎坷。只愿我的孩子愚钝粗拙一些,平平安安地度过一生,即便没有才华也能官至公卿。
以上为【洗儿诗】的翻译。
注释
洗儿:旧时汉族风俗,婴儿出生三天或满月,亲朋集会庆贺,给婴儿洗身。
养子:生育子女。《礼记·大学》:“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。”
愚且鲁:愚昧无知,反应迟钝。愚是愚昧、愚笨;鲁是迟钝、笨拙。
公卿:泛指高官。汉·荀悦《汉纪·昭帝纪》:“始元元年,春二月。黄鹄下建章宫太液池中,公卿上寿。”
1. 洗儿诗:古代风俗,婴儿出生三日后举行“洗儿会”,亲友聚饮庆贺,常有人赋诗助兴,此类诗称“洗儿诗”。
2. 人皆:人们普遍。
3. 养子:养育子女。
4. 望聪明:希望孩子聪慧机敏。
5. 我被聪明误一生:苏轼自叹因才学出众、直言敢谏而屡遭贬谪,如乌台诗案、贬黄州、惠州、儋州等,故有此语。
6. 惟愿:只希望。
7. 愚且鲁:愚笨迟钝,不机灵。此处为反语,意在求平安。
8. 无灾无难:没有灾祸和磨难。
9. 到公卿:做到高官。公卿,泛指朝廷高级官员。
10. 此诗作于元丰六年(1083年),苏轼时在黄州贬所,其子苏遁(小名干儿)出生不久夭折,此诗或为悼念之作,寄托深悲。
以上为【洗儿诗】的注释。
评析
宋神宗元丰三年(公元1080年),苏轼因为“乌台诗案”被贬谪到黄州充团练副使的闲散官,这一贬就是五年。苏轼在黄州初寓居于定惠院,后迁居于临皋亭,倒也安于贬所,随僧蔬食,有暇则往村寺沐浴,寻溪傍谷钓鱼采药,自寻欢适。有时也随一叶扁舟,放棹于大江之上,浪迹于山水之间,与渔樵杂处,往往为醉酒的醉汉所推倒,甚至于詈骂,他却自喜渐不为人识,而自得其乐。苏轼在黄州的生活,最得意的恐怕还是与朝雲的相处,朝雲为东坡侍妾,于熙宁七年(公元1074年)九月来归,深得东坡的宠爱。元丰六年(公元1083年)九月二十七日,朝雲产下一子,小名干儿,颀然颖异,苏轼欣然,因作《洗儿戏作》诗。
苏轼是诗词文俱佳的大文豪,他的作品讲究炼词炼意,这首七绝也是如此。一个“望”字,写尽了人们对孩子的期待;一个“误”字,道尽了自己一生的遭遇。诗中几处转折,情味全在其中:世人望子聪明,我却望子愚蠢,一转折也;人聪明就该一生顺利,我却因聪明误了一生,二转折也;愚鲁的人该无所作为,但却能“无灾无难到公卿”,三转折也。苏轼的牢骚全在这些转折中。此诗表面上写的是孩子的教育话题,实则对官场进行了嬉笑式的讽刺,又是“似诉平生不得志”。
《洗儿诗》是苏轼在经历仕途沉浮、人生波折后所作的一首充满感慨与自省的七言绝句。表面看是为初生儿子祈福的愿望,实则借题发挥,抒发了自己因才高遭忌、直言获罪的愤懑与无奈。诗中“我被聪明误一生”一句,凝聚了诗人半生辛酸,是对北宋党争激烈、才士难容的政治现实的深刻控诉。末句“无灾无难到公卿”语含讽刺,反衬出当时贤者不得其位、庸人反而高升的社会悖论。全诗语言质朴,情感真挚,寓庄于谐,耐人寻味。
以上为【洗儿诗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诗以极简的语言承载极重的情感。前两句直抒胸臆,“人皆养子望聪明”是世俗常态,而“我被聪明误一生”则是诗人用血泪写就的个人总结。一个“误”字,道尽仕途失意、理想破灭的沉痛。后两句笔锋一转,看似祝福孩子“愚且鲁”,实则是对现实的绝望妥协——宁可孩子平庸,也不愿其重蹈自己覆辙。末句“无灾无难到公卿”尤为辛辣,既讽刺了官场不重才德、只凭机运的现象,也暗含对自身遭遇的不平之鸣。全诗反语成章,悲愤内敛,体现了苏轼在逆境中特有的智慧与旷达,堪称以戏谑写沉痛的典范之作。
以上为【洗儿诗】的赏析。
辑评
清代查慎行《补注东坡编年诗》:诗中有玩世疾俗之意。
清代纪昀《苏文忠公诗集·卷二十二》:此种岂可入集?
现代南怀瑾《论语别裁》:从这首诗看苏东坡的观点就很可笑了,试看他前两句,不但他有这个感觉,大家也有这种感觉;第三句也蛮好的;第四句毛病又出在他太聪明了。世界上哪有这种事?生个儿子又笨、又蠢,像猪一样,一生中又无灾无难,一直上去到高官厚禄,这个算盘打得太如意了。这是“聪明误我”?或是“我误聪明”呢?就人生哲学的观点来看,如果当苏东坡的老师,这一首诗前三句可打圈圈,末句不但打三个叉叉,还要把苏东坡叫来面斥一顿:“你又打如意算盘,太聪明了!怎么不误了自己呢?”
1. 《宋诗钞》卷八十七:“东坡此诗,语似旷达,实含悲辛。‘聪明’二字,自叹亦自责,然责不在己,而在世不容才。”
2. 清·爱新觉罗·弘历《唐宋诗醇》:“此诗言近旨远,非徒戏语。东坡以天下为己任,而终见弃于时,故托于洗儿之际,发此慨叹。”
3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卷二:“东坡《洗儿诗》,语似滑稽,实乃极沉痛语。‘我被聪明误一生’,千古才人同声一哭。”
4. 钱钟书《宋诗选注》:“表面上说希望儿子愚笨,实际上是对于当时社会埋没人才、颠倒黑白的尖锐讽刺。所谓‘无灾无难到公卿’,正是反话正说。”
以上为【洗儿诗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