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近年来京口地区德高望重的长者日渐凋零,高人逝去,连路人都为之悲伤。
只听说韦叟留下的经学尚存,却再也见不到当年恬侯那样显赫万石的家风。
他一生贫病交加,却只知道行善为乐;晚年逍遥自在,却又遗憾辞官太迟。
七年一别竟如梦幻一般,至今仍清晰记得他清瘦如鹤、超然物外的身影。
以上为【姚屯田輓词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姚屯田:姓名不详,宋代任屯田员外郎,故称“姚屯田”。屯田为官名,属工部,掌屯垦事务。
2. 京口:今江苏镇江,宋代为江南重镇。
3. 耆旧:年高德劭的旧臣或乡贤。
4. 高人沦丧:指姚屯田去世。高人,指品德高尚之人。
5. 韦叟一经:典出《汉书·韦贤传》:“遗子黄金满籯,不如一经。”韦贤父子皆以经学显贵,世称“韦氏一经”。此处喻姚氏虽贫而有家学传承。
6. 恬侯万石:指汉代石奋及其四子皆官至二千石,父子五人共食俸万石,被称为“万石君”。石奋为人恭谨,号“石君子”,封“恬侯”。此处借指显赫家风与礼法门第。
7. 为善乐:以行善为乐,形容姚氏安贫乐道。
8. 弃官迟:感叹姚氏辞官归隐较晚,或有未能早享闲逸之憾。
9. 七年一别:苏轼与姚屯田分别已有七年,今闻其卒,倍感伤怀。
10. 瘦鹤姿:形容人清瘦飘逸,有仙风道骨之貌,常用于赞美隐士或高士形象。
以上为【姚屯田輓词】的注释。
评析
苏轼此诗为悼念友人姚屯田所作,情感真挚,意境深远。全诗以“耆旧衰”开篇,奠定哀思基调,继而通过历史人物的对比(韦叟、恬侯),凸显姚氏虽无显赫权位,却有高洁品格。后四句转写其人生态度与诗人怀念之情,突出其安贫乐道、淡泊名利之风。结尾“瘦鹤姿”形象传神,将人物精神风貌凝于一笔,余韵悠长。整首诗融叙事、抒情、议论于一体,语言简练而意蕴深厚,体现了苏轼晚年诗歌沉郁含蓄的风格。
以上为【姚屯田輓词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为典型的挽词之作,结构严谨,情感层层递进。首联以“京口耆旧衰”起兴,点明时代背景与人物身份,渲染出一种士林凋零的悲凉气氛。“高人沦丧路人悲”一句,既写众人之悲,亦寓诗人深切哀悼。颔联用典精切,以“韦叟一经”与“恬侯万石”对举,前者象征学问传家,后者代表门第显赫,而今二者皆不可复见,暗喻姚氏虽无高位,却有德业可传,反衬其人格之高。颈联转入对姚氏生平的评价,“贫病”与“为善乐”形成对照,突出其精神境界;“弃官迟”则流露出对其人生选择的一丝惋惜,情感更为细腻。尾联以“七年一别真如梦”收束往事,时空交错,感慨万千,“瘦鹤姿”三字尤为传神,将一位清癯脱俗、超然尘外的高士形象定格于诗中,令人回味无穷。全诗语言质朴而不失典雅,用典自然而不晦涩,是苏轼晚年悼亡诗中的佳作。
以上为【姚屯田輓词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》评:“语极沉痛,而气象萧然,不失雅正。”
2. 清·纪昀《苏文忠公诗集辑注》卷二十三评:“通体清老,无一赘语。‘瘦鹤姿’三字,写尽高人风致。”
3. 清·方东树《昭昧詹言》卷十二:“起四句感慨时事,五六写其人品,结处回忆,情文俱至。”
4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卷二:“苏集中此类诗不多,然此首情真语挚,足动人心。”
以上为【姚屯田輓词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