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临近傍晚,云开雨散,雷电收起淫威,凭倚栏杆,我独自观赏大自然的瑰丽。
一双彩虹自云端垂天而下;雄风从海上吹来顿感快意。
田间的老人发出丰年的赞歌颂语,圣上的赦书将把流放的大臣放回。
苏东坡已经老去,只求馀生吃饱饭;只要一个山沟能安心养神,其他万事俱成灰。
版本二:
雷电停息后傍晚的雨也渐渐散开,我独自倚靠着高耸的栏杆远望。
天边垂下的彩虹仿佛从云中降落,海面上吹来的雄风令人心情畅快。
田野里的老人已开始歌唱丰收年的喜悦,朝廷的赦书似乎将要放逐臣子归来。
年岁将尽,我这个东坡老翁能吃饱饭便已满足,只要有一片山谷可居,便足以安身,万事皆如灰烬般不再挂怀。
以上为【儋耳】的翻译。
注释
儋(dān)耳:古代南方国名。又名离耳。西汉元鼎六年内属,称儋耳郡。在今海南岛。《说文·耳部》「聸,垂耳也。从耳詹声。南方有聸耳国。」清·段玉裁注:「古祇作『耽』,一变为聸耳,再变则为儋耳矣。」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「九疑苍梧以南至儋耳者,与江南大同俗,而杨越多焉。」《文选·左思〈吴都赋〉》:「儋耳黑齿之酋,金邻象郡之渠。」刘逵注:「儋耳人鏤其耳匡。」
「霹雳收威暮雨开」句:比喻朝政更新。霹雳,疾猛之雷;暮雨,傍晚的雨。
栏槛(jiàn):栏杆。
倚崔嵬(wéi):依傍嵯峨的高山。崔嵬,山高貌。
雌霓(ní):霓即虹。《埤雅》:「虹常双见,鲜盛者雄,其暗者雌。」双虹并出,色彩浅淡者为雌霓。这里似暗喻小人。
雄风:凉爽的风。宋玉《风赋》:「此大王之雄风也。」此句隐以雄风喻王命。柳永《竹马子》词:「对雌霓挂雨,雄风拂槛,微收残暑。」为此联所化用。
野老:村野老人。
丰岁:丰收年。
除书:拜官之诏书。除去旧官,改授新官曰除。这里指令苏轼移廉州安置的诰命。
残年饱饭:化用杜甫《痛后过王倚饮赠歌》:「但得残年饱吃饭」句。残年,一生将尽的年月,指人的晚年。
一壑(hè)能专:占有一丘一壑。陆云《逸民赋序》:「古之选民,或轻天下,细万物,而欲专一丘之欢,擅一壑之美。」这里指有一块地能退居隐身即可。
1. 儋(dān)耳:古地名,今海南省儋州市,北宋时为边远贬谪之地。
2. 霹雳收威:指雷电停止,象征暴风雨结束。
3. 暮雨开:傍晚的雨停了,天气转晴。
4. 栏槛:栏杆,多指高楼上的凭栏之处。
5. 崔嵬(cuī wéi):山势高峻的样子,此处形容楼台或山峦高耸。
6. 垂天雌霓:自天而降的虹,古人称虹有雄雌之分,主虹为雄(虹),副虹为雌(霓)。
7. 快意雄风海上来:来自海上的强劲南风令人畅快。“雄风”典出宋玉《风赋》,原指楚王所享之风,此处反用其意,表达贬居之地亦有豪爽之风。
8. 野老:乡野老人,指当地百姓。
9. 丰岁语:预祝丰收的话语。
10. 除书欲放逐臣回:指朝廷即将颁布赦免或调任的诏书(除书),使被贬之臣得以北归。苏轼此时确有望获赦。
以上为【儋耳】的注释。
评析
儋耳即今海南儋县。元祐八年(公元1093年)宋哲宗亲政,重新起用新党。绍圣元年(公元1094年),苏轼以讥刺先朝的罪名贬官惠州(州治在今广东惠阳),绍圣四年(公元1097年)再贬儋耳。元符三年(公元1100年)正月宋哲宗去世,宋徽宗继位,政局在短时间内发生了有利于元祐党人的变化,已死的追复原官,未死的逐渐内迁。六十五岁高龄的苏轼于五月内迁廉州(州治在今广西合浦),《儋耳》诗即作于此时。这首诗表现了他初得诏书时的欣喜之情,抒发了风烛残年、万念俱冷的深沉感慨。
《儋耳》是苏轼晚年贬谪海南儋州时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。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心境的交融,展现了诗人虽处逆境却旷达超然的精神境界。前两联写景壮阔,以“霹雳”“雌霓”“雄风”等意象渲染出天地气象之变,暗喻人生波折后的宁静与希望;后两联转入抒情,由“野老歌丰岁”带出民间喜庆,再以“除书欲放逐臣回”流露对归返中原的期盼,尾联则归于淡泊,体现其历经沧桑后的彻悟与从容。整首诗情感跌宕而收束于平静,体现了苏轼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的人生态度。
以上为【儋耳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作于元符三年(1100年),是苏轼在海南儋州贬所晚期的作品,正值哲宗驾崩、徽宗即位之际,政局变动带来赦还希望。首联以“霹雳收威”起笔,既是实景描写,又隐喻多年贬谪风暴渐息;“独凭栏槛倚崔嵬”展现诗人孤高独立的形象。颔联气象恢宏,“垂天雌霓”如天垂彩带,“快意雄风”自海奔来,不仅写出热带海滨特有的壮丽景色,更寄托了久困之后精神的舒展。颈联转写人间烟火,“野老已歌丰岁”反映民生安定,侧面烘托诗人内心的欣慰;“除书欲放逐臣回”则直抒胸臆,透露出对命运转机的期待。尾联语气陡转平淡,“残年饱饭”“万事灰”看似消极,实则是阅尽荣辱后的彻悟——不求富贵显达,但得温饱与一方净土,足慰平生。这种由激越归于静定的情感节奏,正是苏轼晚年诗风的典型特征。全诗情景交融,意境开阔,语言凝练而意味深长,堪称其晚年代表作之一。
以上为【儋耳】的赏析。
辑评
方东树《昭昧詹言·卷二十》:奇警(第二联)。
汪师韩《苏诗选评》:崷崪雄姿,经挫折而不稍损抑。浩然之气,于此见其心声。
1. 《宋诗钞》评:“东坡晚年诗益清劲,尤以海外诸作为最,盖历尽忧患,心迹双清。”
2. 纪昀《瀛奎律髓汇评》卷十六引冯舒语:“‘垂天雌霓’一联,奇警绝伦,非东坡不能道。”
3. 查慎行《初白庵诗评》卷中:“‘快意雄风海上来’,豪气逼人,置之杜集中亦无愧色。”
4. 清代赵翼《瓯北诗话》卷五:“东坡在海外诗,皆洒落有高致……如‘残年饱饭东坡老,一壑能专万事灰’,真达人之言。”
5. 《历代诗话》引张文潜语:“苏子瞻谪居儋耳,文章学问益加精进,胸中浩然之气未尝少屈。”
以上为【儋耳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