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风雨交加的夜晚,天色昏暗迷茫,不必像鸡一样鸣叫来勉强显示知晓时辰。
才华出众长久以来常被上天所妒忌,断粮缺食的困苦唯有灶边操劳的妻子才真正懂得。
杜甫衣衫破旧连小腿都遮不住,颜回以稀粥度日怎敢奢望生火做饭。
诗人的人生滋味我已真正尝遍,若要问我如今还有什么欠缺呢?
以上为【次韵柳子玉过陈绝粮二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次韵:按照原诗的韵脚和次序作诗唱和。
2. 柳子玉:北宋文人,与苏轼有交往。
3. 陈绝粮:指在陈地(今河南淮阳一带)断粮,典出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在陈绝粮,从者病,莫能兴。”比喻贤者困顿不得志。
4. 萧萧:形容风声或风雨声。
5. 夜晦迷:夜晚昏暗不明。
6. 强知时:勉强表示知晓时间,暗讽世人争先恐后显露才能。
7. 多才久被天公怪:自谦兼愤懑之语,谓才华横溢反而招致上天嫉妒,常遭磨难。
8. 爨妇:烧火做饭的妻子,指家中操持家务的女性。
9. 杜叟:指杜甫,晚年生活困苦,诗中多写饥寒。
10. 颜公:指颜回,孔子弟子,以安贫乐道著称,《论语》载“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”。
以上为【次韵柳子玉过陈绝粮二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这首诗是苏轼次韵柳子玉之作,通过描写自身困顿的生活境遇,抒发了对人生苦难的深刻体悟与超然豁达的人生态度。诗中援引杜甫、颜回等历史人物的清贫典故,既表现了诗人身处逆境而不改其志的精神风貌,也流露出对命运无常的感慨。全诗语言质朴而意蕴深厚,将个人遭遇与历史共鸣融为一体,体现了苏轼在困境中依然保持诗意栖居的生命境界。
以上为【次韵柳子玉过陈绝粮二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以“风雨萧萧”开篇,营造出凄冷孤寂的氛围,象征诗人仕途坎坷、人生动荡的处境。“不须鸣叫强知时”一句,借鸡鸣报晓之俗态,反衬自己不愿趋时媚世、强出头的态度,体现高洁人格。颔联直抒胸臆,“多才久被天公怪”道尽千古才士共有的悲慨——才高见忌,命途多舛;“阙食惟应爨妇知”则笔锋转至家庭温情,凸显生活实苦唯有身边人最知情,语极沉痛而真挚。颈联用杜甫“挽衣不及胫”与颜回“食粥不言炊”的典故,进一步强化诗人甘于清贫、守志不渝的形象。尾联以反问收束:“诗人情味真尝遍,试问于今底处亏”,看似自问,实则自信作答——纵使困顿,精神世界丰盈无憾。全诗融叙事、抒情、议论于一体,情感层层递进,格调由抑转扬,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旷达超脱的胸怀。
以上为【次韵柳子玉过陈绝粮二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纪评苏诗》卷十六评此诗:“语虽浅近,意极沉痛,东坡于困穷中愈见襟抱。”
2. 清代查慎行《初白庵诗评》卷中云:“‘多才久被天公怪’,此语非东坡不能道,非东坡不必道。”
3. 《宋诗精华录》评曰:“以杜、颜自况,非止言贫,实所以明志也。结语洒然,不怨不怒,诗人之致备矣。”
4. 王文诰《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》按:“此诗作于黄州初期,时公方经乌台诗案,谪居困顿,故语多感慨,而终以旷达遣之。”
以上为【次韵柳子玉过陈绝粮二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