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花落声簌簌却不是被风所吹,而是悠悠然自己坠落在地。寂寞的园林里,花木荣枯。似乎有情的落日照耀着客座,高耸的青山仿佛刺破了横云。
送者在岸上已走到「路尽」;行者在舟中却见舵已转。今夜泊于冷落的渔村中宵不寐,独对孤灯,唯有暗月相伴。我像《楚辞·招魂》召唤屈原那样,召唤离去的友人。我思念你的时候你也在思念着我吧。
版本二:
落花纷纷,虽无风亦自飘零凋谢。园林一片寂静冷清,柳树已老,樱桃花期也已过去。夕阳含情脉脉,依旧照在座位上;远处青山如黛,一点峰影刺破横卧的云层。
行至水路尽头,河道转弯,船儿也随之转舵。系缆于渔村岸边,只见月色昏暗,孤灯独明。我愿托那飘荡的魂魄,像当年招屈原那样,以《楚辞·招魂》的悲歌将你召回。此时此刻,我思念你的时候,你也一定正在思念着我。
以上为【蝶恋花 · 暮春别李公择】的翻译。
注释
蝶恋花:词牌名。原为唐教坊曲,後用作词牌,本名《鹊踏枝》,明杨升庵《词品·卷一·词名多取诗句》谓「《蝶恋花》则取梁元帝『翻阶蛱蝶恋花情。』」清毛稚黄《填词名解·卷二》袭升庵论,谓:「梁简文帝乐府有『翻阶蛱蝶恋花情』故名。」按,升庵误记作者,句出梁简文帝《东飞伯劳歌二首(其一)》:「翻阶蛱蝶恋花情,容华飞燕相逢迎。」今人李琏生《中国历代词分调评注〈蝶恋花〉》从词调史驳前人论,谓「《蝶恋花》虽与梁简文帝诗有关,或出于明人附会,绝非六朝时所制曲。此调本唐教坊曲,源于盛唐,属新燕乐曲。」《蝶恋花》之名采于前人诗句,原以《鹊踏枝》之名列于唐教坊曲,张梦机《词律探源》谓「自北宋晏同叔词,始改调名为《蝶恋花》,词家遂不复知有《鹊踏枝》之本意矣。」按,易《鹊踏枝》为「蝶恋花」之作实始于南唐李後主《蝶恋花·遥夜亭皋闲信步》。王易《词曲史》:「此首乃由七言八句变为仄韵,双叠。第二、六句各增二字,破为四五句。」《钦定词谱》列《蝶恋花》三体;清万红友《词律》列《蝶恋花》为平仄互叶体;龙榆生《唐宋词格律》列《蝶恋花》为仄韵格,注:「双调,六十字,上下阕各四仄韵。」以南唐冯正中《蝶恋花·六曲阑干偎碧树》(一作晏同叔词)为正体。《乐章集》、《张子野词》并入「小石调」,《清真集》入「商调」,《太平乐府》注「双调」,赵德鳞词有《商调蝶恋花》,联章作《鼓子词》,咏《会真记》事。冯正中词有「杨柳风轻,展尽黄金缕」句,名《黄金缕》。赵德鳞词有「不捲珠帘,人在深深院」句,名《捲珠帘》。司马才仲词有「夜凉明月生南浦」句,名《明月生南浦》。韩涧泉词有「细雨吹池沼」句,名《细雨吹池沼》。贺方回词名《凤栖梧》,李方舟词名《一箩金》,衷元吉词名《鱼水同欢》,沈会宗词名《转调蝶恋花》。
「暮春别李公择」:傅注本、元延祐本无题。明吴讷钞本、茅维《苏集》本作「暮春」。兹作《苏长公二妙集》本、毛本。
李公择:李常,字公择,南康军建昌(今江西永修西北)人,时守齐州。龙榆生笺引《淮海集·尚书李公择常行状》:「神宗初,为右正言,力诋新法,落职,通判滑州。岁馀复职,知鄂州,徙知湖州。迁尚书祠部员外郎,徙知齐州。」
蔌(sù)蔌(sù):明吴讷钞本、《历代诗馀》作「簌簌」,毛本作「蔌蔌」。按,状花飘落声,皆通,音亦同为入声「屋」韵。龙榆生笺引唐·元微之《连昌宫词》:「风动落花红蔌蔌。」
花自堕:明吴讷钞本、《苏长公二妙集》本、毛本作「花自亸」。
有情:明吴讷钞本、《苏长公二妙集》本、毛本作「多情」。
还照坐:《苏长公二妙集》本作「还照座」。
人转柂(duò):明吴讷钞本作「千转柂」,毛本皆作「千转柁」,《苏长公二妙集》本、茅维《苏集》本作「千转拖」。按,「柂」同「柁」,船舵也。
魂招《楚些》:龙榆生笺:「《楚辞·招魂》句尾皆用『些』字为语助,故词人沿称『楚些』。《梦溪笔谈》:『今夔、陕、湖、湘,凡禁咒句尾皆称「些」,乃楚人旧俗。』」
1. 蝶恋花:词牌名,原为唐教坊曲,又名《鹊踏枝》《凤栖梧》等。
2. 簌簌(sù):形容花叶纷纷飘落的声音或状态。
3. 樱桃过:指樱桃开花的时节已过,暗示时值暮春。
4. 柳老:柳叶繁茂之后渐趋衰败,谓之“柳老”,亦为暮春景象。
5. 山青一点横云破:远处青山如一点墨痕,穿透横卧的云层,画面极具层次感。
6. 河回:河流拐弯处,此处指水路转折。
7. 系缆:停船系绳,表示靠岸停留。
8. 月暗孤灯火:月光昏暗之下,唯见渔村一盏孤灯,极言环境之寂寥。
9. 凭仗飞魂招《楚些》:“凭仗”即依靠;“飞魂”指游离的魂魄;《楚些》指《楚辞·招魂》,因“些”为该篇中特有的语气词,故称。此句意为欲借《招魂》之法召唤友人归来。
10. 我思君处君思我:化用古乐府《有所思》中“我思君处君思我”的句意,表达彼此相思、心意相通的情感。
以上为【蝶恋花 · 暮春别李公择】的注释。
评析
《蝶恋花·暮春别李公择》是宋代著名词人苏东坡的作品。这首词是写给东坡老友李公择的送别词,通过对暮春的描写,微露惜别之情,兼及对再受重用的渴望,写二人同情相怜,友情深厚。
在此词中,苏东坡一改往日豪迈骄狂之风,立词于庭院花草枯荣,友人送别的凄哀之境,却不流于俗艳。「凭仗飞魂招楚些,我思君处君思我。」依然充满着乐观向上的精神。
这首词是苏轼在暮春时节与友人李公择分别时所作,抒发了深切的离愁别绪和对友情的珍重之情。全词情景交融,意境深远,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,又蕴含深沉的情感表达。上片写景,通过“花堕”“柳老”“山青”等意象渲染出暮春萧瑟之感,烘托出离别的伤感氛围;下片转入叙事与抒情,描写送别后舟行夜泊的情景,并借用《楚辞·招魂》的典故,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思念。结尾“我思君处君思我”一句,语言平实却情意绵长,道出了真挚友谊的双向奔赴,感人至深。整首词风格清婉隽永,体现了苏轼词中柔情一面。
以上为【蝶恋花 · 暮春别李公择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词以暮春景色起笔,“簌簌无风花自堕”一句便奠定了全词低回哀婉的基调。花之自落,非因风力,而是时节使然,正如人生聚散,不由自主。接着“寂寞园林,柳老樱桃过”,进一步点明时间背景——暮春将尽,万物趋于凋零,园林空旷无人,更添孤寂之感。而“落日有情还照坐,山青一点横云破”则在苍凉中透出一丝温情与希望:落日似乎有意眷顾离人,山色亦破云而出,仿佛天地亦知情意。
下片由景入情,“路尽河回人转舵”既写舟行之实况,又暗喻人生旅途的转折与不可逆的离别。“系缆渔村,月暗孤灯火”以简练笔触勾勒出夜晚泊舟的孤清画面,视觉上的幽暗与心理上的孤独相互映衬。结句“凭仗飞魂招《楚些》,我思君处君思我”尤为动人:前句用《楚辞·招魂》之典,寄托深切思念,甚至愿以灵魂相召;后句直抒胸臆,语似平淡,实则情深似海,写出友情的双向奔赴,超越空间阻隔,令人动容。
全词结构严谨,情景递进,语言清丽而不失厚重,情感真挚而不流于浅露,展现了苏轼在豪放之外,亦具婉约深情的一面。
以上为【蝶恋花 · 暮春别李公择】的赏析。
辑评
蔡嵩云《四书题解》:东坡词,胸有万卷,笔无点尘。其阔大处,不在能作豪放语,而在其襟怀有涵盖一切气象。若徒袭其外貌,何异东施效颦。东坡小令,清丽纡徐,雅人深致,另闢一境。设非胸襟高旷,焉能有此吐属。
1. 《宋词选》(人民文学出版社)评曰:“此词写别情而寓于景,层层渲染,末以‘我思君处君思我’作结,语浅情深,耐人回味。”
2. 唐圭璋《唐宋词简释》云:“上片写景,字字含情。‘簌簌无风花自堕’,写出春归之无奈。‘落日有情还照坐’,尤见物犹如此,人何以堪。下片写别后情境,‘月暗孤灯火’,境极凄清。结语用《楚辞》意,而翻出新意,言彼此相思,情意双向,尤为深厚。”
3. 龙榆生《东坡乐府笺》引清代朱彝尊语:“此调本多绮语,东坡乃以清空之笔运之,不落俗套。‘我思君处君思我’,看似直白,实得乐府遗意,情真语挚。”
4. 王水照《苏轼选集》评:“此词作于知密州时期,与李常(公择)交谊甚笃。词中借暮春景色抒写离怀,融情入景,典故运用自然贴切,尤以结尾二句,朴素中见深情,足见东坡驾驭语言之功力。”
以上为【蝶恋花 · 暮春别李公择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