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在料峭的春风中,樱桃花浅浅地开放,
苦于没有娇艳的色彩,难以用画笔完美描摹。
它十分精神,却不肯轻易显露,
是要将那份丰神,留到结果之时,化作满树红彤彤的樱桃。
以上为【樱桃花】的翻译。
注释
料峭风:形容春风略带寒意的样子。
妖色:妖娆、艳丽夺目的颜色。
画难工:工,精巧。难以用画笔精巧地描绘出来。
十分:指全部的精神、气韵。
不肯精神露:不愿意将全部的神采显露出来。
著子红:著,生长、结出。子,果实,指樱桃。指结出红艳艳的果实。
以上为【樱桃花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是一首独具慧眼的咏物诗。诗人一反传统对花朵娇艳的赞美,着眼于樱桃花素雅无华的特质,并从中领悟到一种不争一时之艳、注重内在积累与未来结果的深意。全诗通过“画难工”与“著子红”的对比,赞美了樱桃花含蓄内敛、孕育硕果的品格,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实质轻表象、厚积薄发的价值观念,也寄寓了诗人对人生的一种深刻理解。
以上为【樱桃花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小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其立意的新颖与哲理的深刻。
首句“浅浅花开料峭风”,点明时令与环境。樱桃花在微寒的早春开放,“浅浅”二字既写其颜色淡雅,也透露出其不经意、不张扬的姿态。次句“苦无妖色画难工”,是诗人独特的发现。世人多爱牡丹的雍容、桃花的秾艳,而樱桃花因其色淡素雅,在画家笔下反难以传其神韵。一个“苦”字,似是惋惜,实则是为后文的翻转作铺垫。
后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,诗人笔锋一转,为樱桃花的不显山露水赋予了积极的、充满智慧的解释:“十分不肯精神露,留与他时著子红”。原来,它并非没有精神丰采,而是将其深深蕴藏,不肯在花期与百花争奇斗艳;它把全部的精力与精华,都留待日后去孕育那鲜红甜美的果实。这是一种内敛的、务实的美德。
诗人借此阐发了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: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表面的喧哗与一时的光彩,而在于内在的积累与最终的奉献。这也隐喻了一种人生态度:不必急于表现,应厚积薄发,人生的精彩最终体现在切实的成就与贡献上。
以上为【樱桃花】的赏析。
辑评
清·纪昀等《四库全书总目·〈桐江续集〉提要》:
“方回诗议论深阔,旨趣悠长。《樱桃花》绝句云‘十分不肯精神露,留与他时著子红’,托物寄怀,有理趣在。”
近代·陈衍《元诗纪事》卷五:
“虚谷(方回号)此诗,后二句乃一篇之警策。不咏其花之艳,而赞其子之红,见识自高人一等。”
现代学者邓绍基《元代文学史》:
“方回的《樱桃花》诗,通过平凡事物揭示生活哲理,体现了宋元以降诗歌‘尚理’的风气。它赞美了一种不慕虚荣、注重实质的品格,这与诗人自身的处世哲学亦有相通之处。”
以上为【樱桃花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