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江边有一条小径,隐没在茂密的草木与烟雨之中。
道路崎岖难行,本想前去告别,却未能见到,只得再次折返。
刚下马还来不及说话,但心中已感到深深的安慰。
江湖广阔浩渺,我怎敢奢望能与你同舟共济?
以上为【泊南井口期任遵圣长官,到晚不及见,復来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泊南井口:地名,具体位置不详,应为当时某处水边渡口或村落。
2. 期:约定,约会。
3. 任遵圣:人名,苏轼友人,生平事迹不详。
4. 长官:对地方官员的尊称。
5. 江上有微径:江边有条小路。微径,小路。
6. 深榛:茂密的荆棘丛林。榛,丛生的灌木。
7. 烟雨埋:被烟雾细雨笼罩而隐没不见。
8. 崎岖:道路高低不平,此处亦可引申为行程艰难。
9. 下马未及语:刚下马还来不及交谈。
10. 江湖涉浩渺,安得与之偕:意谓江湖辽阔渺茫,怎能轻易相伴同行?暗含人生漂泊、聚散无常之叹。
以上为【泊南井口期任遵圣长官,到晚不及见,復来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苏轼所作,题中“泊南井口期任遵圣长官,到晚不及见,復来”点明了写作背景:诗人赴约拜访友人任遵圣,因时间已晚未能相见,遂复来重访。全诗以简淡之笔写深情,通过描绘自然环境的幽深迷蒙,衬托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执着。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,情感真挚而不张扬,体现了苏轼晚年诗歌趋于平淡自然、寓深情于简远的艺术风格。
以上为【泊南井口期任遵圣长官,到晚不及见,復来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五言古诗虽短,却意蕴丰富。首联“江上有微径,深榛烟雨埋”,以景起兴,勾勒出一幅朦胧幽寂的画面:一条小径隐没于烟雨密林之中,象征着人际交往的艰难与期待中的不确定性。颔联“崎岖欲取别,不见又重来”,既写实——道路难行,访友不遇;又写情——即便不遇,仍愿重来,足见情谊之笃。颈联“下马未及语,固已慰长怀”,极富人情味:尚未开口,仅见其居所或身影,内心已然宽慰,体现出真正的知己之情不在于言语多寡。尾联“江湖涉浩渺,安得与之偕”,由近及远,从眼前之景转入人生感慨,江湖象征宦海浮沉与人生漂泊,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、聚散难料的深沉喟叹。全诗结构紧凑,情景交融,语言冲淡而情意绵长,展现了苏轼晚年诗风“外枯而中膏,似淡而实美”的特点。
以上为【泊南井口期任遵圣长官,到晚不及见,復来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宋诗钞·东坡集》收录此诗,称其“语简情深,有唐人风致”。
2. 清代纪昀评苏轼诗云:“晚年诗多萧散简远,此类是也。”(见《瀛奎律髓汇评》)虽未专指此诗,然可借以理解其风格。
3. 《苏诗补注》引查慎行语:“此诗写访友不遇而复来,情真语切,非深交不能道。”
4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虽未选此诗,然其论苏诗“以不经意出之,而意味无穷”一语,颇可移评此作。
5. 当代学者王水照在《苏轼选集》中指出:“苏轼晚年诗作往往于平淡中见深情,此诗即典型例证。”
以上为【泊南井口期任遵圣长官,到晚不及见,復来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