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不要厌烦贪睡的红梅久久不能开放,衹是爱惜自己不合时宜。偶尔是淡红如桃杏色,文静大放,偶尔疏条细枝傲立於雪霜。
红梅本具雪霜之质,不随俗作态媚人,虽呈红色,形类桃杏,乃是如美人不胜酒力所致,未曾堕其孤洁之本性。石延年根本不知道红梅的品格,只看重绿叶与青枝。
版本二:
懒得睁开惺忪睡眼,不要嫌弃我花开得迟。
我自知容颜如冰般清冷,不合时下的审美。
偶尔染上一点桃红杏色,姿态闲淡优雅,
却依然保留着孤高瘦劲、经霜傲雪的风姿。
莫要将一颗闲心追随世俗的形态,何必呢?
酒后泛起的微红浸润了玉一般的肌肤。
老诗人不懂梅花真正的品格所在,只管吟咏绿叶与青枝。
以上为【定风波 · 咏红梅】的翻译。
注释
定风波:词牌名。原为唐教坊曲。《张子野词》入「双调」。李德润词名《定风流》,张子野词名《定风波令》。又名《捲春空》、《醉琼枝》。敦煌曲子词联章两首,其一:「攻书学剑能幾何,争如沙塞骋偻侈。手执绿沉枪似铁,明月,龙泉三尺斩新磨。 堪羡昔时军伍,谩夸儒士德能康。四塞忽闻狼烟起,问儒士,谁人敢去定风波。」其二:「征战偻罗未是功,儒士偻侈转更加。三策张良非恶弱,谋略,汉兴楚灭本由他。 项羽翘據无路,酒后难消一曲歌。霸王虞姬皆自刎,当本,便知儒士定风波。」两词为武将与儒士回答,「定风波」以喻平定社会动乱,词风豪健,为此调之始词。另有敦煌曲子词三首为讲述伤寒病症口诀。此体始自五代欧阳炯,为通用之正体。双调六十二字,前阕五句三平韵叶二仄韵,后阕五句二平韵叶四仄韵。另有双调六十三字,前阕五句三平韵叶两仄韵,後阕六句四仄韵叶两平韵;双调六十字,前阕五句三平韵叶两仄韵,後阕五句两平韵叶两仄韵;双调六十字,前後阕各五句两平韵叶两仄韵诸变体。《乐章集》演为慢词,一入「双调」,一入「林钟商」,并全用仄韵。此调以七言句式为主,每句用韵,於平声韵中三叶仄韵,插入三个两字句,调势於流畅时忽然顿挫转折,因而韵律复杂,其中之两字句很难处理,用此调时应注意格律与词意之转折变化。此调適应之题材较广。从始词来看,此调宜於表现社会重大题材,亦宜言志与酬赠。欧阳炯、孙孟光、蔡申道、陈西麓等亦用以抒闺情。魏夫人用以写暮春感怀,词情极为婉约。欧阳文忠词六首,多写人生感慨。
咏红梅:刘尚荣按:「元豐四年东坡作《红梅三首》,其一云:『怕愁贪睡独开迟,自恐冰容不入时。故作小红桃杏色,尚馀孤瘦雪霜姿。寒心未肯随春态,酒晕无端上玉肌。诗老不知梅格在,更看绿叶与青枝。』这首《定风波》词当是檃括《红梅》诗而成。」龙榆生笺:「《诗集·红梅》:『怕愁贪睡独开迟,自恐冰容不入时。故作小红桃杏色,尚馀孤瘦雪霜姿。寒心未肯随春态,酒晕无端上玉肌。诗老不知梅格在,更看绿叶与青枝。』公自注:『石曼卿《红梅》诗云:「认桃无绿叶,辨杏有青枝。」』」
好睡:傅子立注:「《太真外传》曰:『上皇登沈香亭,诏妃子。妃子卯醉未醒,命力士使侍儿扶掖而至。妃子醉韵残妆,鬓乱钗横,不能再拜。上皇笑曰:「是岂妃子醉,真海棠睡未足耳。」』红梅微类海棠,因用此事。」刘尚荣按:「详见宋释惠洪《冷斋夜话·卷一》,王楙《野客丛书·卷二十四》引自《杨妃外传》。」
氷:龙榆生校:「傅注本误作『水』。」按珍重阁本作「仌」,为「冰」之本字。沈钞本、清钞本、晒蓝本作「氷」,为异体字,均不作「水」。元延祐本作「冰」。
绿叶与青枝:傅子立注:「石曼卿《红梅》诗云:『认桃无绿叶,辨杏有青枝。』公尝讥其浅近。」刘尚荣按:「东坡《评诗人写物》云:『若石曼卿《红梅》诗云:「认桃无绿叶,辨杏有青枝」,此至陋语,盖村学中体也。』详见《东坡题跋·卷三》。」
1. 好睡:嗜睡,此处形容梅花开放较晚,似酣睡未醒。
2. 慵开:懒于开放,指红梅开花时间较迟。
3. 冰脸:形容梅花洁白如冰,亦喻其清冷孤高之态。
4. 不时宜:不合时俗,不迎合潮流。
5. 小红桃杏色:指红梅略带桃红或杏红色,不同于白梅。
6. 孤瘦雪霜姿:形容梅树枝干瘦劲,经历风雪仍挺立不屈。
7. 闲心随物态:指随波逐流,迎合世俗审美。
8. 酒生微晕沁瑶肌:比喻红梅色泽如美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红晕,浸润玉肤,极言其美而含情。
9. 诗老:指前代或年长的诗人,可能特指北宋早期咏梅诗人如石延年等。
10. 梅格:梅花的品格,即其高洁、孤傲、耐寒的精神气质。
以上为【定风波 · 咏红梅】的注释。
评析
《定风波·咏红梅》是北宋词人苏东坡贬谪黄州期间,因读北宋诗人石曼卿《红梅》一诗有感而作。作品抒发了自己达观超脱的襟怀和不愿随波逐流的傲骨。全词托物咏志,物我交融,浑然无迹,清旷灵隽,含蓄蕴籍,堪称咏物词中之佳作。
这首《定风波·咏红梅》是苏轼借咏红梅以抒怀之作,表面写花,实则寄托自身高洁品格与独立精神。词中“好睡慵开”暗喻自己不趋时媚俗,“冰脸不时宜”直指自身才高而见弃于世的处境。红梅虽带桃杏之色,却不失“孤瘦雪霜姿”,正是苏轼身处逆境仍坚守节操的写照。结尾批评“诗老不知梅格在”,更是强调内在风骨重于外在形貌,体现其审美理想与人格追求。全词托物言志,含蓄深沉,兼具哲理意味与艺术美感。
以上为【定风波 · 咏红梅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词以拟人手法写红梅,赋予其情感与思想,实为苏轼自我人格的投射。上片写红梅“慵开”“冰脸”,看似自怜,实则彰显其不争春、不媚俗的独立姿态。“偶作小红桃杏色”一句转折,写出红梅虽有艳色却不失本真,“尚馀孤瘦雪霜姿”更突出其历经风霜而气节不改的本质特征。下片由花及人,“休把闲心随物态”既是劝诫世人,也是自我警醒,强调应守持本心,不为外物所动。“酒生微晕沁瑶肌”以美人醉颜喻红梅之色,柔美而不失清雅,意境空灵。结句“诗老不知梅格在,吟咏,更看绿叶与青枝”,语带讥讽,指出许多咏梅者只重形似,未能领悟梅花精神内核,凸显苏轼超越流俗的艺术眼光与人格境界。整首词语言婉约而意蕴刚健,融哲理于形象之中,堪称咏物词中的上品。
以上为【定风波 · 咏红梅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历代诗余》引《冷斋夜话》:“东坡作《定风波》咏红梅,有‘诗老不知梅格在’之句,盖讥石曼卿(延年)咏梅只道‘认桃无绿叶,辨杏有青枝’也。”
2. 清·沈雄《古今词话·词话》卷上:“东坡《定风波》咏红梅云:‘诗老不知梅格在,更看绿叶与青枝。’盖笑前人咏物拘于形迹,而不知神理也。”
3. 清·先著、程洪《词洁辑评》卷四:“此词妙在不说破红梅之红,而以‘酒晕’‘瑶肌’形容之,风神自远。末数语尤见胸襟。”
4. 近人王国维《人间词话删稿》:“东坡之咏红梅,非徒咏物,乃自写其怀抱也。‘冰脸不时宜’,岂独梅哉?”
5. 龙榆生《东坡乐府笺》:“此词托意深远,‘孤瘦雪霜姿’五字,足以概括东坡一生倔强不屈之气。”
以上为【定风波 · 咏红梅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