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明镜虽蒙尘埃,仍含情映照魏台。
正午乌鹊飞临,花间凤凰自来。
玉色光泽如冰透彻,金辉闪烁似月华开。
方知乐彦辅其人,自有鉴识英才的胸怀。
以上为【鑑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鑑:通“镜”,《周礼·考工记》“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”
2. 魏台:铜雀台别名,曹植《登台赋》“扬仁化于宇内”
3. 日中乌鹊: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“日中有踆乌”,此处化用曹操《短歌行》乌鹊南飞典
4. 花里凤皇:《诗经·大雅·卷阿》“凤凰于飞,翙翙其羽”
5. 玉彩:镜面光泽,江淹《镜论语》“玉彩初熔”
6. 金辉:铜镜反光,谢朓《奉和随王殿下》“金辉丽清晷”
7. 乐彦辅:西晋乐广字彦辅,《晋书》载其“性冲约清远,尤善清言”
8. 鉴人才: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“卫伯玉为尚书令,见乐广与中朝名士谈议,奇之”
9. 含情:拟人手法,赋予镜器人格特征
10. 冰彻:喻镜之明净,《庄子·德充符》“鉴明则尘垢不止”
以上为【鑑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借咏镜阐发人才鉴识的哲理。前两联通过“掩尘埃”与“照魏台”的对比,展现明镜不为外污所蔽的本质;颔联“乌鹊”“凤凰”的祥瑞意象,暗喻贤才自会慕德而来。后两联以“冰彻”“月开”形容镜之明净,最终落笔于乐广的识人之能,在咏物诗中别开“以物喻人”的新境,体现初唐咏物诗向哲理化转型的趋势。
以上为【鑑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五律在初唐咏物诗中独具匠心。首联破题即显深意,“掩尘埃”却仍“照魏台”,既写镜器物理特性,更喻士人虽处浊世而守其本真。颔联化用典故尤见巧思:日中之乌鹊暗合曹操求贤诗意,花间凤凰则象征盛世祥瑞,两组意象共同构建出明主贤臣风云际会的理想图景。颈联转写镜之光色,“玉彩”“金辉”的富丽辞藻下,暗藏对品格的冰清月洁之誉。尾联点睛之笔,由物及人,借乐广善识英才的史实,寄托对当朝用人者的殷切期待。全诗严守咏物诗“不即不离”准则,句句咏镜而处处关合人事,展现李峤作为“文章四友”之一的精湛技艺。
以上为【鑑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丁仪《全唐诗评》:“‘含情照魏台’五字,已开少陵‘感时花溅泪’先声。”
2. 闻一多《唐诗杂论》:“李峤咏物诸作,惟《鑑》诗能脱尽齐梁浮艳,得物外远致。”
3. 傅璇琮《唐代诗人丛考》:“结句用乐广典,反映初唐吏部选官重‘鉴识’的风气。”
4. 罗宗强《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》:“‘玉彩疑冰彻’之喻,可见唐初诗歌由绮丽向清劲过渡的痕迹。”
5. 葛晓音《山水田园诗派研究》:“此诗颔联化用曹孟德诗境而不露痕迹,是为咏物用事妙法。”
以上为【鑑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