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回

元朝诗人、诗论家。方回节操无可言者,为世所讥,然善论诗文,论诗主江西派,为江西诗派殿军(参见《中国文学史·第三卷·第六编·元代文学》)。字万里。徽州歙县(今属安徽)人。南宋理宗时登第,初以《梅花百咏》向权臣贾似道献媚,后见似道势败,...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一出春连夏,新诗几首成。


多因书土俗,稍亦记途程。


删削犹无暇,传抄未可轻。

馈篚承先问,吟笺辱暗投。


驷车端肯顾,贰缶尚能谋。


官妓呼难至,家姬出似羞。

奔走真何谓,衰颓恐不应。


灸瘢疼怕雨,渴卧梦思冰。


端午宜觞客,生辰欲饭僧。

足欲周寰宇,心终喜故乡。


溪居晨漱洁,山卧暑絺凉。


村酒时时醉,园花日日香。

闻我解征鞍,相看喜复叹。


主贫奴仆傲,兵起道途难。


药许求钟乳,花先问牡丹。

予生宝庆之三岁,五月十一日己未。
五十有八甲申年,其日己未亦复然。


天支地干标六秀,四柱得一文且寿。

所谓上元者,俗以侈升平。


汉用方士说,祠祭夜达明。


爇炬或始此,游观实何名。

紫阳元日得晴日,晓鹊声边骈贺客。


玉梅烂漫照椒觞,尽我真珠红一石。


祁山山下初立春,马上送迎逢故人。

昼欲求一淘,有灶无灶烟。


夜欲求一榻,有屋无屋椽。


历历数百里,无人居道边。

转山五七里,涉涧十百所。


碎石铁蒺藜,锐石木龃龉。


岂但行人难,亦复念我马。

后山路安来,前山路安去。


高中不无低,自有可通处。


譬如涧谷水,日夜泉源注。

行行万山顶,无复大陂池。


小涧清且驶,时见白鹭鸶。


有鱼必不大,何况亦无之。

野火燎荒原,霜雪日皓皓。


牛羊无可噍,众绿就枯槁。


天地心不泯,根芽蛰深杳。

家居岂不好,事此鞍与羁。


春前三日雨,仆夫畏深泥。


江南万山中,冈岭互高低。

骤雨送残雪,山涧没半膝。


悠悠入深溪,想复高数尺。


赤土流水红,青土流水碧。

槁木岂有情,顽石且无知。


何术使之动,不假人力施。


纬竹以为车,堰水江之湄。

烟为火之气,欲雨烟不散。
阳为阴所遏,炎焰变舒缓。


云乃水之气,欲雨云乃浮。

落叶卷秋原,斜日照荒草。
我所思兮山中人,餐松辟谷修仙道。


将旄相印本无心,一蓑尚喜收身早。

游山不必众,邂逅三五人。


酌酒不在多,浅深十许巡。


高可登即登,不复拘日辰。

三月三十日,唐有穷诗人。


惜春不肯拾,共坐夜达晨。


此得守岁意,事愚意已神。

独吟不愧声,独立不愧影。


独行不愧屐,独卧不愧枕。


昏昏十日醉,炯炯一夕醒。

君子食己德,小人食己力。


万卷空自读,一钱终不直。


使此腹无书,讵可登仕籍。

子云性滑稽,寓意颂酒德。


鸱夷虽胜瓶,岂终无腐日。


子反以此毙,孟公卒自贼。

天地亘长有,山川无尽时。


人为万物灵,曾靡百年期。


尧舜复安在,桀纣亦如兹。

道自汉魏降,裂为文与诗。


工诗或拙文,文高诗或卑。


香瓯假山序,不妨自一奇。

六经天日月,诸子如四时。


史自班以上,语奇文亦奇。


踵武蔚宗辈,语有文无之。

人言太白豪,其诗丽以富。


乐府信皆尔,一扫梁隋腐。


馀编细读之,要自有朴处。

窃尝评少陵,使生太宗时。


岂独魏郑公,论谏垂至兹。


天宝得一官,主昏事已危。

吾家一何奇,奇峰照南窗。


是为紫阳山,万木青枞枞。


上有出岫云,下有见底江。

堂堂陈去非,中兴以诗鸣。


吕曾两从橐,残月配长庚。


尤萧范陆杨,复振乾淳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