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绂

明常州府无锡人,字孟端,号友石生,以隐居九龙山,又号九龙山人。自少志气高发,北游逾雁门。永乐中以荐入翰林为中书舍人。善书法,自谓书必如古人,庶可名业传后。尤工画山水竹石,妙绝一时。性高介绝俗,豪贵往见,每闭门不纳。有《王舍人诗集》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人品如瞻斗,山名合应魁。
地灵知孕秀,天赋肯淹才。
笔阵惊同列,文光烛上台。
吴姬年少才十六,能抱琵琶唱新曲。
愁连山黛锁青蛾,汗透霞绡湿香玉。
问郎今去宿谁家,郎须听妾弹琵琶。
永嘉古名郡,山水足清赏。
王谢旧登历,境在人已往。
遗躅不可攀,千载徒追仰。
少小昧调摄,动或违天和。
迨兹晚年至,疾疢宜其多。
所念窃美禄,置身在銮坡。
故乡人到喜,况是故乡僧。
寓馆才相见,归途又欲登。
杯浮辞建业,钟动下兰陵。
紫陌朝回凤城晓,罗衫冷怯霜风早。
轩前佳菊吐奇花,合萼连葩向人好。
阳光一照色更鲜,盈盈两脸胭脂妍。
有客居东山,结庐山之隅。
林深蔼芳润,清阴閟庭除。
泊然入无倪,与时相卷舒。
朱君乃是青云器,读书不负平生志。
向曾龙跃禹门雷,跳浪翻空应得意。
声名藉藉动京华,策对明廷众所夸。
倭人茧纸摺为扇,缺月生辉银满面。
阙下年年多贡馀,都人重购何纷如。
杭工巧黠思争利,效倭为扇浑无异。
故人劳远来,所念在难弟。
久别忽相亲,安能不相喜。
况兹值闰九,黄菊正靡靡。
我闻黄初平,牧石惊其兄。
至今山中石,尚作羝羊形。
又闻苏子卿,风雪牧北庭。
徐君结茆双岘峰,白云掩护青林中。
十年闭户不肯出,读书卷幔来松风。
一朝射策黄金殿,青霄万里鹍鹏变。
日暮江天独倚楼,楼高凝望思悠悠。
仙人不见鹤不返,江水自流山自秋。
七泽渺茫孤鸟度,三湘寥落片云收。
华夏同春海宇清,麒麟先后进瑶京。
信知和气多祥瑞,喜见遐方仰圣明。
声协箫韶金殿奏,步循规矩玉阶行。
过雨晚来凉气好,征鞍夜发肯迟留。
月华照路皎如昼,风叶满山浑是秋。
度水柝鸣津口逻,隔烟灯起驿边楼。
上池生绿冰初泮,暖逼小桃红欲半。
纤鳞犹得泳恩波,何异鲲鲸运溟瀚。
变化逢时底用媒,相忘蘋藻且徘徊。
石转狂湍吼怒声,客怀清夜梦魂惊。
篙师着力挽舟上,挟向湍流平处行。
秋来菊覆畦,青蕊着枝时。
蕊少花方好,浑消三两枝。
我适桑干归,君犹五溪去。
飘流若萍蓬,何繇复相遇。
迢迢江上山,历历烟中树。
衣冠楚楚整容仪,吴越云仍第几支。
应役最勤官府事,逢人多诵鬼仙诗。
秫收南亩时供酒,烛剪西窗夜奕棋。
魏紫姚黄取次栽,清和将近始花开。
群芳任意参前去,国色多情殿后来。
帘外日高施帐幄,酒边风暖醉亭台。
人生贵有养,所养将如何。
惟以养吾心,一善靡有他。
俯仰苟无愧,灵台蔼天和。
客有三代器,宝之金玉重。
考制谓尊彝,求形类瓶瓮。
文款隐斑驳,光润岂磨砻。
雁落烟汀远树微,扁舟江上送君归。
到家正好新醪熟,应向堂前戏彩衣。
堂下萱花照人目,堂中阿母颜如玉。
寸心难以答春晖,手线尚存游子服。
游子白云空复情,年来从宦留神京。
君家子弟追王谢,玉树森森满庭下。
器美难容韫椟藏,才高应得连城价。
堂前见客温相和,德业尤宜更琢磨。
独立空山不知老,崖石相依共相保。
月影秋清舞瘦蛟,风声夜半惊栖鸟。
错节盘根怪且奇,古翠满身苔藓滋。
胡君倜傥情见真,昔曾同客京华尘。
一官去作长清簿,吏民怀惠如阳春。
别来不觉经年久,愧我蹉跎空白首。
扁舟欲别之何处,一官典教闽中去。
细雨榕阴面面山,薰风荔子家家树。
怜君年少非常伦,才赡人称席上珍。
我曾九龙山下住,结庐正在云深处。
日日看山还看云,长教剪却当檐树。
无端一别猿鹤群,马蹄南北徒纷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