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崧

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,原名楚,字子高。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,授兵部职方司郎中,迁北平按察司副使。坐事谪输作,寻放归。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,擢吏部尚书。寻致仕归。次年,复征为国子司业,卒于官。谥恭介。博学工诗,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。有《北平八府志》、...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忆我城南春可怜,湖山长近别愁边。


扣门惊见漏将夕,把炬送行江满烟。


遽喜春深传秀句,能忘岁晏接归船。

公子华年思远征,浙山千里入修程。


筵开候馆林花落,柂转官河春水生。


健马长风朝挟箭,惊鸿凉月夜鸣筝。

九顿岭头愁夕曛,高人南去礼寒云。


白牛露地只自见,玄鹤出林终不群。


神锡行空风瑟瑟,钵衣挂树月纷纷。

浦口维舟日欲晡,柳村桑坞带萦纡。


独寻古道黄埃满,忽忆故人秋兴孤。


螺蚌尽供溪女拾,鸡豚偏称野人呼。

道人九月江东去,二十四岩烟雾深。


落日横峰看雁度,清霜碧树听猿吟。


山中紫术堪为酒,灶底丹砂可化金。

苍然之亭湖水西,青松万个与云齐。


秋声惨淡雾雨集,夜气萧森牛斗低。


野人问字每载酒,老翁哦诗还杖藜。

感子抱书还故丘,丁丁伐木念相求。


不愁此别当炎夏,即恐重逢是异州。


绝涧雨深垂螮蝀,乱山日落叫钩辀。

度门寺前溪最幽,亦有群木依崇丘。


时时清磬落云雁,个个轻舟并水鸥。


已公茆屋真堪赋,季子郭田那可求。

董家伯仲总明经,仲也萧闲似管宁。


暇日过从南北巷,穷年送饯短长亭。


金精橘子霜前赤,华盖芙蓉雨后青。

秋风落叶思纷纷,北固桥南一送君。


行李又从今日别,寄书定向几时闻。


长亭月白鸡鸣曙,绝嶂天清雁入云。

黄州城西子所家,春来杨柳满汀沙。


几时载酒出东郭,到处看山行小车。


解拄仙人九节杖,去觅安期五色瓜。

十月清霜逐雁飞,旅游空复叹多违。


野林寒色催黄落,石室秋阴近翠微。


聚散总怜今日异,登临徒感故人稀。

董生读书赤岭西,寻常闭户足幽栖。


云中沙雁惊寒落,江上野禽愁暝啼。


为养何由沾禄秩,旅游终日愧涂泥。

尽道楼居思不群,满楼山色翠纷纷。


高崖斜日含丹雾,碧嶂清秋起暮云。


江上卷帘通雨气,月中看剑动星文。

郑郎身着五彩衣,千里将车迎父归。


不愁江浦寒枫落,即恐林园秋菊稀。


令弟已能官邑校,高才终见拔经闱。

跨牛庵下路,秋日往来频。


何处无芳草,多应有故人。


座分禅榻旧,门拥戟旗新。

古剑千金得,还丹九转成。


天宁轻至宝,人苦累虚名。


避俗聊栽菊,锄荒欲刈荆。

仙女石前愁日晡,松林风急鸟争呼。


谁传天上瑶华曲,惊倒花间碧玉壶。

囊盛罂粟寄来迟,种得花开定几时。


赖有戎葵高一丈,浅红深绿总宜诗。

络纬声如劝饮,筼筜青好题诗。


风转银灯不动,月来瑶席频移。


草色亭西晚径,水声篱外秋池。

吴郎去乱八载强,求友读书心不忘。


偶临白鹭看流水,却望紫鳞思故乡。


故乡湘南百馀里,明月千村照荆杞。

闻君凿池种鱼子,远注浔阳一泓水。


春风昨夜化灵苗,中有十万横波尾。


我惭枯涸生事疏,分致安得涔蹄馀。

土山戴石石角倾,偃树杂出如幢旌。


青天微茫晓色动,雨气合沓千峰晴。


野桥西边有村路,之子鸣鞘踏云去。

草堂高人好奇古,手卷画图横尺五。


云是简君之所为,历历西山与南浦。


雁原鹤岭纷孱颜,春水乱入螺蛳湾。

箫峰隐者黄子邕,绿眉秀颊双青瞳。


雪中曾踏溪南石,坐听箫声云雾中。


悬崖路转愁独往,结屋溪边小于舫。

五月炎风扇长夏,黄埃扑面湖堤下。


山水娱人未拟归,撷兰轩里看图画。


中峰九叠开芙蓉,春云盘盘上高松。

凤山山头日欲暮,北望风尘暗行路。


喜君近向全椒来,别我将返青原去。


仓皇面目带风日,颠倒衣裳杂霜露。

高堂展图飒寒景,古桧峨峨出苍顶。


坐上疑闻啄木声,空中忽落蛟龙影。


干株偃蹇势回薄,梢节盘撑气深猛。

美人遗我云锦书,问自何所吾故居。


章江千里波浪阔,七月舟楫来何如。


书中字字光凌乱,一读中肠一回转。

百禽百声音,一动一情性。


谁欤写羽族,萃此一奁镜。


况有水与石,山桃竹相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