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满目蒿莱三径荒,秋蛩吟处旧升堂。


党人不死倾葵藿,一饭君恩不可忘。

篷上雨潺潺。
篷底幽人梦故山。
涧户林扉元不闭,萧闲。

寝扉桃李昼阴阴,耕凿居人有远心。


一夜池塘春草绿,孤村风雨落花深。


不嗔野老群争席,时有游鱼出听琴。

陶公八十日,解组归山阿。


觉今若不早,我日十倍过。


开涂刬荆棘,斧缺且无柯。

行心乞得见秋风,双履难留去住踪。


红叶正多离社客,白云无限向嵩峰。


囊中自欠诗千首,身外谁知事几重。

南岳别来无约后,东林归住有前缘。


闲搜好句题红叶,静敛霜眉对白莲。


雁塔影分疏桧月,虎溪声合几峰泉。

乐天歌咏有遗编,留在东林伴白莲。


百尺典坟随丧乱,一家风雅独完全。


常闻荆渚通侯论,果遂吴都使者传。

好向东林度此生,半天山脚寺门平。


红霞嶂底潺潺色,清夜房前瑟瑟声。


偶别十年成瞬息,欲来千里阻刀兵。

白藕花前旧影堂,刘雷风骨画龙章。


共轻天子诸侯贵,同爱吾师一法长。


陶令醉多招不得,谢公心乱入无方。

闻思相送后,幽院闭苔钱。


使我吟还废,闻君病未痊。


听秋唯困坐,怕客但佯眠。

翠湿僧窗里,寒堆鸟道边。


静思寻去路,急绕落来泉。


暮雨开青壁,朝阳照紫烟。

十八贤真在,时来拂榻看。


已知前事远,更结后人难。


泉滴胜清磬,松香掩白檀。

大士生兜率,空池满白莲。


秋风明月下,斋日影堂前。


色后群芳拆,香殊百和燃。

昨夜从香社,辞君出薜萝。


晚来巾舄上,已觉俗尘多。


远路萦芳草,遥空共白波。

昔帝先贤迹未消,森沉台殿锁嶕峣。


新莲照水香空在,旧辇生尘翠已凋。


夹道古藤看翳日,过溪苍藓半侵桥。

匡庐山北东林寺,前年八月游曾至。


只今马出莲峰道,西望东林但缥缈。


风吹槲栎猿昼啼,却忆石门临虎溪。

石门雨断桥,途阻虎溪遥。


仄想远公室,秋莲应尽飘。


愁猿吟雾里,落叶重林腰。

衰鬓惊年暮,闲心与地偏。


对君何所似,春近夕阳边。


短烛照无梦,寒灰拨有烟。

高枕得无事,出门胥有营。


红尘骑马客,白发听鸡声。


茅屋闲将老,蒲团坐到明。

高人抱幽独,薄暮款松关。


坐久为予说,城中无此闲。


孤灯堪引兴,清论不离山。

但得安居便死心,写将人物报东林。


番童久住谙华语,婴母初来学鴂音。


两岸山光涵海镜,六时钟韵杂风琴。

烟波回首人微茫,归路何如归兴长。


两地云山无主客,半年风日各炎凉。


方池旧闻花添影,圆牖重开月借光。

何事行藏偏落后,却缘筋力不如前。


虚堂久别从生草,旧社重开又种莲。


爱石谱将云里岫,引泉流出水中天。

一别东林动隔年,茅堂岑寂闭荒烟。


壁间剩有琅玕字,物外难忘木石禅。


吟到天花遥入磬,思深春雨细通泉。

锦水潮生挂席回,春城处处百花开。


柳营细雨酣诗战,铃阁清风递茗杯。


渐老不堪成久别,此身难得去还来。

医王用药如用兵,多多益善还益精。
先生得此作良相,岭南岭北咸知名。


一壶高挂门如市,闹中静注轩岐经。

君不见日光西没月东出,大地晴阴是何物。
良辰美景无二三,风雨晦明常六七。


白雪多从脑后生,青山半向尘中失。

山厨破甑久生尘,笑拨寒灰事火神。


冷灶已无黔突客,居亭犹有刻舟人。


橘因易地春为枳,姜自经冬老更辛。

依旧去年人,还山自主宾。


瘦藤支病骨,老树倚吟身。


懒惰成吾癖,交游知我真。

与子同枯槁,花时共入林。


一枝聊折赠,相视意何深。


去住本无著,繁华岂有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