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能骤复能驰,翩翩白马儿。


毛寒一团雪,鬃薄万条丝。


皂盖春行日,骊驹晓从时。

世承清白遗,躬服古人言。


从官俱守道,归来共闭门。


驱车何处去,暮雪满平原。

吴波鳞鳞越山紫,镇东旌旆东风里。


前驱传道相君来,一夜鉴湖春涨起。


鉴湖如鉴涵空明,相君出处如湖清。

辽东万里辽水曲,古戍无城复无屋。


黄云盖地雪作山,不惜黄金买衣服。


战回各自收弓箭,正西回面家乡远。

江南如画一倾杯,乍合仍离倍可哀。


此去孤舟明月夜,排云谁与望楼台。

平陵东,车隆隆,郭家小儿葬若翁。


葬若翁,来送丧,谁其最贤槐里公。


槐里公,多奇客,迅如飙鹰虎如力。

郁郁平陵树,日夜生秋风。


风声一何悲,树色何朦胧。


不敢出声啼,掩咽歌义公。

浮云舒卷元无意,鹤怨猿惊未必真。


赢得嗣宗心一片,不将青眼傍他人。

柴门不启白云栖,为忆君名未敢题。


何似竹林嵇叔夜,携琴载酒夕阳低。

共工触天补女娲,后羿射之摧九乌。
君不见泰山之高屹天柱,有时东崩海水枯。


秦人筑长城,东笞夷貊北击胡,开阖地户天下枢。

鲍生六月徒步东,久暵赤日昏沙风。
旦行眼眩扶桑红,足疲暮憩空桑中。


帽浥衣沾乾复湿,必逢佳树始一立。

宴坐岂不好,有谁强尔行。


山川不改色,儿女各为情。


岸隔霜林意,斋空夜水声。

昭觉钟声隔幔闻,笋舆十里度秋云。
山家岁计占农事,客子年光付吏文。
岐路软红随马去,远山晴翠过江分。
故人咫尺水东头,我欲见之心悠悠。
有足欲往不自由,形骸静对莺花留。
我思肥陵昔之游,云雾密锁城上楼。
落日泛舟返,沧波通远天。
未逢三岛使,还访五羊仙。
珠树秋云泾,瑶台夕霭悬。
鸦声欲断雉声起,柳眼已青桑眼黄。
故乡春事正如许,春事只缘思故乡。
一路桃花愁杀人,柳塘茅屋正宜春。
春风不是不相识,不遣春山养病身。
双头莲萼世希见,况是三头相并开。
老我迂疏知偶尔,广人惊喜说奇哉。
皇威震曜清夷夏,和气薰蒸被草莱。
燕山东去马骎骎,百姓应知使者心。
野有赭衣人似兽,途多菜色米如金。
天开岱岳增新观,春到甘棠复旧阴。
故人有所适,驱马出东城。
红树添秋色,青山满去程。
曾为同省掾,偏怆远离情。
慷慨休歌《行路难》,安排随地圣恩宽。
牛车未免烦田老,升斗依然仰大官。
瘦骨可堪边塞苦,敝裘宁耐朔风寒。
风尘三载羽书驰,填海曾闻精卫悲。
岂意上官专草稿,翻令巷伯叹南箕。
铄金只为招群忌,投杼何当慰母疑。
襆被登车谢九阍,三年囚首一身存。
贱同厮养孤臣分,生到边庭圣主恩。
籍削寄名归卒伍,魂销凭梦返家园。
新绿阴阴夏气清,犊车穿入别村行。
家山今隔几千里,始听春莺第一声。
百粤居炎荒,远在扬州域。
气蒸恒无风,三冬如六月。
地卑云雾饶,海阔天常湿。
陇首酬华瞩,寒山转郁葱。
翳林难见日,灵穴易生风。
帆影沧洲外,鸡声绿树中。
拟将衰鬓寄东蒙,频月东风不得东。
身世何堪常作客,飘摇难禁屡书空。
携儿兼载黄牛妪,农作应追皂帽翁。
蟾光如水浸清秋,防塞将军在戍楼。
千里无尘烽火寂,夜深犹起看旄头。
矗云干碧落,临渤砥朝宗。
旷览思登陟,禋仪识敬共。
玉函开雾检,金阙引风钟。
幸得驻曦轩,复此穷元化。
诸峰相犄角,一雄独称霸。
攀林宿鸟惊,引蔓藏蛇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