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日月何促促,尘世苦局束。
仙子去无踪,故山遗白鹿。

仙人已去鹿无家,孤栖怅望层城霞。

山前江水流浩浩,山上苍苍松柏老。


舟中行客去纷纷,古今换易如秋草。



空山楼观何峥嵘,真人王远、阴长生。

道士白发尊,面黑岚气染。


自言王方平,学道古有验。


道成白昼飞,人世不留窆。

山盘江上虬龙活,殿倚云中洞府深。


钦想真风杳何在,偃松乔柏共萧森。

飘萧古仙子,寂寞苍山上。


观世眇无言,无人独惆怅。


深岩耸乔木,古观霭遗像。

客来未到何从见,昨夜数声高出云。


应是仙君老僮仆,当时掌客意犹勤。

客如我亦未为俗,著我于中何忝渠。


苦作春阴愁又绝,蕙花香冷雨疏疏。

寻幽西去路非赊,回首红尘事可嗟。


不待鸾骖并鹤驾,便分人世与仙家。


几函道藏金壶墨,一片秋容玉井花。

苔封辇路上青山,鹤驭辽天去不还。


惟有银河秋月夜,鼎湖烟浪到人间。

皇都归客过仙都,厌看西湖看鼎湖。


洞接龙泓片云近,山分雁荡一峰孤。


香清天上碧华落,音好林间青鸟呼。

括苍仙都十二城,中有异人毛骨清。


淩风振佩片霞举,乘月吹笙双凤鸣。


山上羊眠知石化,洞中桃熟验丹成。

乍出锋铓赣石来,仙都忽见五云开。


霓幡闪闪排真驭,珠网重重覆绛台。


照水碧莲犹未变,绕坛红杏亦新栽。

十载别仙峰,峰前千古踪。
阴王修道处,云雪满高松。
洞口风雷异,池心星汉重。
登览兹山古到今,流传今有几何人。
如今胜践悬知少,况有新诗为写真。
人已乘龙去不还,尚馀双鹤不知年。
坐来顿觉尘寰隔,始信壶中别有天。
闻道山颠有鼎湖,莲花还似旧时无。
轩辕去后空车辙,疑此山川即旧都。
策杖行行入翠微,步虚山下久忘归。
幽栖宜有中林士,何事斯人近世稀。
来访仙人古玉虚,山前有客指迷涂。
烟云渺渺孤峰绝,松竹森森一径迂。
九月霪霖谷欲登,稻芽连穗水漫塍。
无方解我心愁寂,更欲闻师近寝兴。
纸尾忽传成异物,棺中还恐已飞升。
长忆初能戴幅巾,仙都门外学游人。
科场未数金门赋,襟袖空馀紫陌尘。
平世选贤终法令,暮年如我但寒贫。
布褐毛冠七十秋,为谁浮泛为谁休。
但曾计日防三鬼,不惯携琴谒五侯。
诗卷在前聊养目,酒尊从此罢销忧。
吹灯染小帖,借马忤厩人。
岂其事朝参,强欲观云泉。
盥栉具袍带,超遥石桥间。
汉家武彻求神仙,方士扼掔多夸言。
蓬莱隔海不可到,属车方羊上桥山。
传闻黄帝久仙去,胡为有石高巑岏。
雁荡秋深玉柱寒,老夫曾此驻征鞍。
开图一见青山色,犹似当时马上看。
我渡溪水寻荒村,群峰势若万马奔。
酣酣春色雪初霁,霭霭野气山犹昏。
琼楼金阙涤地尽,松柏半带斤斧痕。
古帝此登仙,霓旌不复还。
孤标苍岭外,屹立紫烟间。
上下形端柱,周回影转环。
林下事无非,尘中竟不知。
白云深拥我,青石合眠谁。
山静捣灵药,夜闲论古诗。
世上洞天三十六,缙云第二十九区。
古木参天架云屋,总真灵迹号仙都。
独峰壁立二千尺,凌空耸翠屹然孤。
四海无尘战马闲,稻梁桑柘绿回环。
不知尽是君王力,华屋重重对好山。
道出仙都下,溪深草木闲。
阴晴老农事,丰稔此心关。
谁削千寻石,云藏万叠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