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闭户生涯薄,忧时念虑长。


老犹思汗漫,贫已在膏肓。


弱柳饶春色,幽兰抱国香。

涉世几三折,行年近八旬。


江湖倦游客,天地苦吟身。


白发可怜老,青云多故人。

懒不修书札,将诗问起居。


升沉元自异,故旧忍相疏。


学术有馀用,班行不次除。

早云才破漏春阳,野客晨兴喜又忙。


自与酌量煎药水,别教安置晒书床。


依方酿酒愁迟去,借样裁巾怕索将。

问讯江南美,人推道院州。


雨前收雀舌,雪底荐猫头。


有客同僧过,频年遣仆求。

松梢浅着馀冬雪,兰若闲烧丙夜镫。


一枕梦回衾似水,不知仙洞隔朱陵。

洣水东流岳阜西,鱼书摇问浣花溪。


千峰旧访孤轮月,双脚难拚一寸泥。


大誓馀生闻虎啸,衰年独坐弄驴蹄。

寒山不稳归飞鸟,锦字难传夜静鱼。


闻说茂陵方病渴,莫修封禅数行书。

梅霪风困药垆烟,乳燕衔书坠枕前。


梦里短衣看射虎,重来高柳怨鸣蝉。


归舟知汛桃花水,荒径将寻箭筈天。

莫恨那回容易别,不妨久远情肠。
为人留下旧风光。
花枝长好在,馥馥十年香。

朱山松桂翠连云,中有清虚小隐君。


密养丹砂存正气,静披琼蕴诵真文。


埙篪金石心常在,圭组烟霞路自分。

起部纡两绶,恢恢刃有馀。


既为侍中郎,又复专城居。


无久恋铃阁,早应还直庐。

咄咄休休一世闲,百年都是浪悲欢。


高谈不待傍人笑,立事须知自古难。


时见老颜来鉴里,已将生计托云端。

霄躔将欲正三台,促召深思辅翼才。


只听燮调光玉铉,若为封驳滞银台。


殿帷延纳君恩厚,经席敷陈圣虑开。

临觞望见素颜酡,借问长斋意若何。


一绺香烟花数朵,正堪相伴病维摩。

尊萱真是美人图,但问卿卿似母无。


人道风前闻一曲,凤凰声韵不如雏。

红白梅花孰短长,月根异色一时芳。


休猜贾午分香赠,女弟从来体自香。

石家吹竹蔡家丝,鹿角弹筝若个知。


色艺果然推第一,那能不唱涣之诗。

一品堂前礼数宽,玉纤银碗杏浆寒。


檀郎腼腆今非昔,锦瑟诗成任寄看。

妙迹收来着意藏,洛神姿韵也寻常。


细看阁帖王家字,第一风神陆女郎。

不寄私书不弄琴,未曾识面早情深。


翻嫌青鸟传言语,一句能关两地心。

予指老无力,不能苦多书。


书苟过百字,便觉筋挛拘。


京都多豪英,往往在石渠。

辛苦事行役,风波倦晨暮。


摇摇结遐心,靡靡即长路。


别来如昨日,每见缺蟾兔。

莲花出水地无尘,中有南宗了义人。


已取贝多翻半字,还将阳燄谕三身。


碧云飞处诗偏丽,白月圆时信本真。

风雨竦庭柯,端忧坐空堂。


多病时节换,所思道里长。


故人朱两轓,出自尚书郎。

愚夫何所任,多病感君深。


自谓青春壮,宁知白发侵。


寝兴劳善祝,疏懒愧良箴。

城畔芙蓉,爱吹晴映水,光照园庐。
清霜乍凋岸柳,风景偏殊。
登楼念远,望越山、青补林疏。
海岸望青琐,云长天漫漫。
十年不一展,知有关山难。
适逢阮始平,立马问长安。
皖水望番禺,迢迢青天末。
鸿雁飞不到,音尘何由达。
独有舆人歌,隔云声諠聒。
故乡隔西日,水去连长天。
前路知几许,但指天南边。
怆恨极浦外,隐映青山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