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仙家种此充朝食,叶叶枝枝造化力。
去年见时似鹤高,今年萧骚八九尺。
不同矮桧终委地,定向晴空倚天碧。
先友何子明,曾此著潜夫。
朝见白云悦,夕与白云俱。
子明不可作,其人孔氏徒。
寺在钟陵最僻处,千年香火志公开。
无心更觅空王法,何日吟诗此再来。
题诗曾记昔年游,一别俄看已十秋。
松桧参天人境静,会心无语万缘休。
忆昔登临始,犹然草树荒。
穿林开曲径,凿石起层梁。
池映天光满,桥通练影长。
极目鸿飞处,凌空塔影高。
山明如冠玉,崖叠似奔涛。
茗碗垆香伴,诗囊酒榼挑。
直似蓬莱境,休夸金谷园。
虚亭悬木杪,远水接山根。
露下苍苔润,风来落叶繁。
一带荒城隐僻村,秦关汉隘竟谁论。
万重冷翠侵眉宇,前度飞鸿失爪痕。
石磴几湾容马足,山泉多半入云根。
天地灵秀贵搜抉,抉而得之在岩穴。
云藏于山天意奇,欲飞不飞殊骇谲。
我再登云一凭眺,山泉喷玉如腾笑。
轻舟共赏好湖光,远见朱桥曲曲藏。
忽听钟声刚报晚,碧山如画对斜阳。
三入黄山今又来,诸峰偏向故人开。
林深夏带高秋气,瀑泻晴喧巨壑雷。
烟雨半沈舂药井,云霞全护炼丹台。
水自回环径自分,看山岂惜往来勤。
烟鬟黯淡将梳雨,石齿崚嶒欲啮云。
曲邃若非亲阅历,幽奇端不付传闻。
麓山泉水在山清,海岳归来许濯缨。
古寺重寻留墨处,老僧犹识诵诗声。
青云过眼如春梦,旧雨联床望再生。
灵湫一泓澄,灌溉足百里。
活活走珑玲,泠泠净泥滓。
所被一何遥,其源为可恃。
大好佳山水,天外有人间。
惜哉如此烟景,都付与谁看。
自古诗人未到,一任峰青江碧,寂寞几千年。
掩扉忽动游山思,要看千岩万壑秋。
薄雾野塘移艇去,斜阳萧寺听钟留。
白云双屐雨沾袂,黄叶一林风满楼。
昔年游历访霓旌,多谢仙师数里迎。
今日重来知有意,此身应不为公卿。
石门高下两相通,冰屋初开不复封。
睡稳好攲方水玉,味清须试密云龙。
诗筒迭和难亲笔,谈柄闲摇屡折松。
仙居殊不类樊笼,潇洒清凉皆可封。
寒溜恰如扬子水,修筠应有稚川龙。
云深况是门无客,人去惟闻鹤在松。
风吹岭头树,似欲招行客。
缘云过绝顶,复见紫霄宅。
平观三百里,下视八千尺。
忆昔经行处,如今两见秋。
山川旧相识,泉石记曾游。
槐国未为守,醉乡先拜侯。
古寺荒凉近水涯,钟声朝暮落渔家。
昔年踪迹曾经此,依旧残阳伴晚霞。
壁倚乾宁碣,龛笼大业僧。
七年驰使路,两蹑石梯层。
危亭飞阁照寒溪,重到依然杜宇啼。
好事且看韦守记,补亡思觅义山题。
频来已免山移诮,久坐翻为水乐迷。
孤城寥落万山围,惟有东溪景最奇。
拥传使华寻旧赏,满园春色待多时。
援琴故故弹流水,隐几萧萧听竹枝。
琼流鉴空,混沌一隙。
紫霄柱下,清泉白石。
先友何子明,曾此著潜夫。
朝见白云悦,夕与白云俱。
子明不可作,其人孔氏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