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说法闻初地,题名到上方。


砌幽松子落,林远叶声长。


夜雪飘山磬,秋云洒石床。

殿隐芙蓉外,亭开薜荔中。


山光寒带雨,湖色净连空。


作赋携词客,行歌伴钓翁。

万山苍翠合,流水晚潇潇。


雾里瑶台出,云中绛节朝。


桃花开绝涧,松影落层霄。

槛立孤峰上,窗开万岭西。


霞光流紫极,日影抱丹梯。


绮树三春长,金芝五色齐。

宣皇游幸日,千骑转晴沙。


殿绕骊山树,窗开绣岭花。


星辰留御辇,云雾锁仙槎。

飞流望不极,缥缈挂长川。


天际银河落,峰头玉井莲。


波光迥太液,云气引甘泉。

梵阁千寻起,雕坛一径斜。


僧归迷翠巘,客至扫青霞。


竹里分香积,松间转法华。

梵刹金银布,花香绕碧栏。


断崖交桧柏,飞瀑洒琅玕。


霞起天台暮,云生岳麓寒。

微风篆水自成碑,清月磨潭不受疵。


万里此通归去路,扁舟堪载送行诗。

火珠簇压翠微鲜,丹粒团成蜜颗甜。


争为渴饕供燕豆,谁知赪汗困偿篮。

千尺嶙峋直立形,流传神应挟风霆。


石身本聚山川气,便是人心聚处灵。

皮皴肉紧发苍然,伏雪眠风傲岁年。


不见南阳龙卧者,本心元自直通天。

谁把深红浅绿蟠,羽毛飞动倚风阑。


时人不识来仪瑞,只向花前想像看。

传说当年契此翁,偶然来此笑春风。


忽抛布袋归何处,地下天高一阁空。

庭中说法有龙听,龙去庭空水一汀。


独有亭亭岁寒柏,不知人世自青青。

一水流南抱县行,一桥在上压溪横。


傍阑多少人观政,要与桥平水与清。

高山处处著虚轩,来此凭阑便欲仙。


下视浮云隔黄雾,平迎行日上青天。

乳峰真可避人闲,上妙高台天可攀。


未说旷怀便笑傲,堪从险处习闲关。

年年佩温故,先入一枝来。


岁寒吾与女,欲别重徘徊。

廉隅集谣咏,举世尚和光。


平生憎老子,蓄雨肥菱塘。

竹静尘不染,坞深人不到。


欲海不可航,聊须从吾好。

平生一丘愿,不忘岳连姿。


若求静寿意,一篑有馀师。

德馨何酷烈,同心皆与知。


灵根在何许,暗室毋自欺。

道人见此山,指作太极图。


中宵挂明月,请看头上无。

六合横驰骛,道人门不开。


回头顾明命,鞭辟入身来。

道心苦难足,造物冷看人。


铁汉未成就,遗渠妍笑颦。

畴昔何来此,青山与白鸥。


絮飞春不去,潮返月频留。

濂溪义安取,新郑与新丰。


所以东塾子,拳拳东塾翁。

飞来峰高多白云,垑猿啼处夜将分。


三声忽向岭头度,一个真如峡口闻。


哀杂涧泉遥历历,清和萝月乱纷纷。

伐木丁丁澜谷春,行歌落日见樵人。


青山重叠自今古,黄鸟嘤鸣如主宾。


清响有时谐雅调,语言随意出天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