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凿山构亭邻北郊,志慕贤哲忘喧呶。
豁然千里开林梢,地势不得藏嵌坳。


三峰重楼排卦爻,二溪聱浪飞怒蛟。

未能骑黄鹤,高飞出尘寰。


且来跨白鹿,隐见苍崖间。


谁为鹿峰亭,名闻戴氏园。

番禺西城偏,九石名九曜。


危根插沧浪,古魄镇临眺。


何人试巧手,凿此混沌窍。

开亭面鹿峰,白鹿每经过。


忽衔落花去,还来卧青莎。


仙者不可见,孤峰但嵯峨。

康王洞口无尘埃,青山崭岩水邅回。


飞桥百尺渡天险,下听谷响如奔雷。


凭栏要识物外物,泬寥寥兮何有哉。

平湖万顷浮青玉,嫦娥更揽寒光浴。
天高星稀鱼雁沈,风静云消丝管逐。


试听郭子今宵歌,对月不饮奈愁何。

江东使者武陵仙,姑孰太守南都贤。
同时文采耀场屋,今日宠荣分使权。


岁丰民乐官吏肃,登高望远开华筵。

腊月欲尽春风来,壮士寻春上高台。


金乌慢飞光徘徊,照散冰霜天地开。


梅花披香柳烟袅,狂杀钱塘苏小小。

西庵吟醉忆君同,忽得新诗思愈工。


下笔捷才如阵马,接人和气似春风。


敬亭姑孰犹为远,庾岭端山更几重。

共访青山寺,仍翻白玉船。


不忧身坠马,先觉口流涎。


水镜初涵月,云峰半倚天。

长江风浪定,此地古今浮。


山静惟闻磬,天空不碍舟。


楼台云外回,烟树望中稠。

相逢物外友,翩举颜如玉。


云卧既同趣,岩栖复比屋。


提携绿玉枝,出入恒相逐。

仲冬风物肃阴阴,飞梦时时绕故林。


遂使烟霞归吏隐,翻令山水负幽寻。


同瞻石室浮云近,西望漓江去路深。

执手交期终此地,生游胜事起今年。


乌纱一幅青天下,画楫双支绿水前。

万古乾坤一寸心,西风回首二毛侵。


青山幸有全归地,敢向烟霞计浅深。

西来一水自山泾,半入塘桥半鹤城。


南北回环如有意,往来长得顺流行。

短垣疏柳枕横塘,中有尚书昼锦堂。


落日回舟思无限,渔歌一曲下沧浪。

顾浦北来山隐隐,张村东下水悠悠。


不须细问青乌子,论姓还应我一丘。

蛇岭高盘翠作堆,玉屏重拥凤飞回。


南宫对客披图处,谁道扁舟此日来。

玉环东转带虹腰,一水东行赴海遥。


三百年来文物尽,行人犹自说塘桥。

渐近青山水渐湾,水湾回处正当山。


山形飞落青霄凤,水势旋为碧玉环。

水面风来闻磬声,玉虚台殿俯清泠。


年来晴雨无凭准,我欲云阶暂乞灵。

十里湖光十里山,山容滉漾水云间。


横桥便是中分地,长与游人记往还。

通波门外水烟长,五里红亭浸碧塘。


记得儿童游戏日,夏家坟树郁苍苍。

瑁湖烟水接通波,问讯塘桥路不多。


长向北花园下过,归舟齐唱夜游歌。

东风一梦过钱塘,直自元丰兆靖康。


终岁诸公讲和战,到头赤手树纲常。


生前骨肉山河碎,身后辉光日月长。

身形似鹤古来稀,深谷梅花冷共支。


坐破蒲团千顷月,阅穷沧海两茎眉。


闲知岁月终堪惜,老爱云山亦是痴。

文范今亡见嗣卿,颍川应聚异时星。


清风特为吾曹至,畏景宁忧日御停。


踏雪曾穿东郭履,移文今忤北山灵。

东坡谪蛮荒,梦想两天竺。


哦诗寄东山,妙响振林麓。


作祠卫公旁,一杯奠椒浆。

晚学愧淹博,微官妨隐盘。


攀龙荣请事,敛板喜承颜。


懦庸资盼睐,簿领洗尘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