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还是吟诗好,吟诗可破愁。
别离千里客,患难一扁舟。
点染江淹赋,登临庾信楼。
何处吟诗好,诗吟春水船。
一篙新涨碧,满眼野花然。
不藉推移力,长游自在天。

野艇容三人,晚池流浼浼。


悠然依棹坐,水思如江海。


宿雨洗沙尘,晴风荡烟霭。

我生无所嗜,唯嗜酒与诗。
一日舍此心肠悲,名存贵大不辄思。


甑空釜冷不俯眉,妻孥冻饥数恚之。

吟魂不复游,台亦似荒丘。


一径草中出,长江天外流。


暝烟寒鸟集,残月夜虫愁。

关中韦杜世称豪,王谢江东底更高。


兰苕翡翠空啾唧,肃肃云鸿万里毛。

幽岛藓层层,诗人日日登。


坐危石是榻,吟冷唾成冰。


静对唯秋水,同来但老僧。

话说申子平正在凝思:此女子举止大方,不类乡人,况其父在何处退值?正欲诸问,只见外面帘子动处,中年汉子已端进一盘饭来。
那女子道:“就搁在这西屋炕桌上罢。
”这西屋靠南窗原是一个砖砌的暖炕,靠窗设了一个长炕几,两头两个短炕几,当中一个正方炕桌,桌子三面好坐人的。

林壑少佳色,风雷有清秋。


为问北山灵,吟台何久留。


时危亦常事,人生足良谋。

平生性僻爱吟诗,驱使风光如使儿。


纵横妙用无凝滞,问著机缄自不知。

四始诗之至,源流治世音。


后来无郑卫,蛙蚓谩呻吟。

母慈不逮养,翁健长相依。
重关一回首,及瓜时当归。
平安墨未干,讳问心有疑。
秋风殷岩壑,万木皆商讴。
棘人有馀哀,揽衣良夜遒。
三年辍清吟,寸肠堆百忧。
髧髦联雁队,娱侍三老人。
清风一家法,欢颜四时春。
转烛二十年,俯仰含悲辛。
将军少年英气豪,学剑论兵谈六韬。
龟纹璅甲紫丝辔,虎皮鞍鞯红锦袍。
三尺雕刀两斛力,八岁龙驹双佩刀。
乘兴探灵峦,山穷天已夕。
苍茫烟云合,行径渺无迹。
本非姓丁人,那得冲霄翮。
熙朝恩泽及枯禅,仪仗归来见往年。
刺刺老僧谈不倦,史家遗事要谁传。
良乡宏恩寺住僧三觉,圣祖召见大内,用仪仗送归,相传为明崇祯帝第三子。
连江炮火射云间,效力疆场不畏难。
两载家书难屡达,可怜久战未归还。
奋志冲锋不顾身,死而不朽是精神。
可怜闸北江湾骨,犹是春闺梦里人。
蔡君努力历辛艰,不扫敌人誓不还。
十九路军最奋勇,肃清矮贼镇河山。
渔溪僻好只吟诗,此意还须识者知。
自古岛郊贫彻骨,诗逢穷处始为奇。
此台如可废,此恨有谁平。
纵使迷青草,终难没旧名。
天悲朝雨色,岳哭夜猿声。
锦江柳色碧依依,一片乡愁黯夕晖。
燕去楼空花乱发,莺啼草长客思归。
石头戎马窥江急,峡口风涛挟梦飞。
苍松翠束寒流,飞下长身白玉虬。
吐出英云千尽雨,须臾霁水痕收。
谁擘岩扉石窦开,中流玉水漱苍苔。
有时卷雪从天下,端是源头蓄得来。
苍松翠石束寒流,飞下长身白玉虬。
吐出英云千尺雨,须臾雷霁水痕收。
杖挂松花酒一瓢,手挼柏子杂香烧。
山空露冷吟招隐,掉首诸贤不受招。
山出涓寒一道泉,暗声落涧玉铮然。
辘轳引上泥丸顶,便是人间赤脚仙。
竹几蒲团石室中,细书抱朴校参同。
寄声碧眼朱高士,何必携琴下阆风。
凿破千年浑沌心,石楠当户洞愔愔。
诗臞犹怯春寒在,扪石梯云不敢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