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凌晨有客来款门,盥栉下榻呼冠巾。


怪生鹊喜绕庭树,迎客不但填河津。


清尊湛湛开北牖,颐指市奴骏奔走。

为嫌桃李太粗生,晚殿群芳不自盈。


冷艳坐消三伏暑,高标独占九秋清。


簪花拟欲酬佳节,落帽从教笑众英。

渐老寻花学后生,琼玫折得我怀盈。


纤枝瘦叶还相称,道骨仙风得许清。


懒共山矾对春色,搀先篱菊荐秋英。

鬓发成宣面欲黎,逢人耻诵故年诗。


才看震象应知满,未睹乾爻已识亏。


止处光明浑在里,偶然显晦谩随时。

旧日重阳日。
叹满城,阑风去雨,寂寥萧瑟。
造物翻腾新机杼,不踏诗人陈迹。

鹪鹩惊与凤皇同,忽向中兴遇至公。


金榜连名升碧落,紫花封敕出琼宫。


天知惜日迟迟暮,春为催花旋旋红。

石渠仙署接朝阳,绮席秋开白玉堂。


九日风烟吴禁苑,两都宾主汉词章。


城依双阙盘龙虎,池绕高台集凤凰。

客来暮霭尚周遮,客坐乾坤见物华。


万里更无云吐叶,一天唯有桂开花。


肃霜青女令先布,专夜嫦娥意太夸。

欲将花事竞芳辰,采得双花伴五辛。


擎向华堂当彩胜,兰孙桂子日振振。

一月十日雨不休,壶藤瓜蔓生蜗牛。


情知春旱已无麦,所可复望秋田收。


寄巢燕子湿两翅,四散飞落谁家楼。

仙姿元自广寒来,分得天香长馥郁。


千古风流独占秋,一枝曾比昆山玉。


伊余老去百念灰,已是形骸如土木。

屏迹山间岁月深,四围绿树总成阴。


已欣丛竹生湖岸,更爱双莲出水心。


倚杖顿惊明老眼,舣舟还喜豁烦襟。

淅淅西风作晚凉,惊人节物又重阳。


频年此会成千里,环坐如今共一觞。


且把黄花开笑口,莫因白发搅愁肠。

九日长年客异乡,今年又复到南昌。


眼看黄菊依然好,心着青山只自伤。


已是岁华成晼晚,可堪秋色更凄凉。

北山万仞罗翠屏,下有湖水镜面平。


山影静倒千丈碧,波光冷浸一天星。


自有此湖知几岁,居人日日常经行。

平生事幽讨,性与山水便。


晚岁辟三径,颇喜得地偏。


远不去桑梓,近与松楸连。

日日看山眼倍明,更无一事可关情。


扫开积雪岩前走,领取闲云陇上行。


不共羽人谈太易,懒从衲子话无生。

懒散形骸不自持,黄冠聊束鬓边丝。


频来猿鹤浑相识,久混龙蛇竟不知。


养拙最宜情澹泊,全生深藉德支离。

一榻东轩迥绝缘,寒岩枯木共忘年。


虽非悟道庞居士,岂是耽诗贾阆仙。


禅定尽教崖石坐,法音都付涧湍传。

天上金銮客,人间第一流。


贽为唐内相,禹拜汉元侯。


鲲海三千水,龟峰十二楼。

昼景清和,南风扇、葛衣未试。
知又是、梅黄时候,麦秋天气。
宝鸭旋薰香篆小,绿阴生寂重门闭。

夜舟达湖口,渐近庐山侧。


高高标横天,隐隐何峻极。


石镜启晨晖,垆烟凝寒色。

我生澹荡本无忧,生产萧然无所求。


楚楚摊书独南阮,栖栖环辙或东丘。


床无阿堵何劳撤,路有明珠怯暗投。

忽忽流光九月初,南冠又是一年馀。


冥鸿何事罹鱼网,羸马犹堪驾鼓车。


砧杵凄凉寒信早,风霜摇落柳条疏。

星弧首辟群英彀,天毕初张众目罗。


汉傅仍闻求泛驾,周明何止育菁莪。


碧纱已有蓬山籍,绿李将分桂殿科。

蕉上雨声无尽来,龙疲应困阿香催。
竹萌出土囊锥见,燕觜得泥风鹢回。
料峭侵衣犹带臈,廉纤昏昼已如梅。
时序惊人翻手云,不禁风雨破除春。
岸容故故留花使,夜色明明助稼神。
异县逢人思故旧,长年作客见疏亲。
语那似默得便宜,蝉谩三叹复五噫。
养气何妨为孟子,知音不必要钟期。
静坐幽眠自反听,我新两耳似蝉鸣。
今日更向耳边噪,会忘归真作一声。
风里为生露作粮,腹中潇洒正清凉。
长歌商颂声初振,细听韶音味可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