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断岸孤亭日莫时,栏边聊试葛巾攲。


偶观挂席乘潮快,便觉悬车纳禄迟。


痛饮相如无奈渴,清言叔宝不胜羸。

月轮峰在龙山之南。
月轮者,肖其形也。
宋张君房为钱塘令,宿月轮山,夜见桂子下塔,雾旋穗散坠如牵牛子。

浙江潮汛,人多从八月昼观,鲜有知夜观者,余昔焚修寺中,燃点塔灯,夜午月色横空,江波静寂,悠悠逝水,吞吐蟾光,自是一段奇景。
顷焉风色陡寒,海门潮起,月影银涛,光摇喷雪,云移玉岸,浪卷轰雷,白练风扬,奔飞屈折,势若山岳声腾,使人毛骨欲。
古云:“十万军声半夜潮。

金甃蟠龙尾,莲开舞凤头。
凉生宫殿不因秋。
门外莫寻尘世,卷地江流。

当年建塔镇江潮,万弩难胜一柱标。


昔览烽烟愁饮马,今荒榛莽任栖鸮。


老怀凭远馀悲健,寒籁回空振悴凋。

江上浮屠快一登,望中烟岸是西兴。


日生沧海横流外,人立青冥最上层。


潮落远沙群下雁,树欹高壁独巢鹰。

龙山古化城,浮屠峙其巅。


开殿生妙香,金碧森贝筵。


应真俨若生,倒飞青金莲。

骚肠溢沥向残微,龙笋传声有扰依。


收拾精灵出灯底,旁嗔冤魄挟之飞。

白傅堤头峰岫微,过楼雁影与依依。


十年盼到寻诗脚,只跨浮屠看雪飞。

阑槛倚云汉,身疑出上方。
乾坤一指顾,吴越两消亡。
海接空江白,山分落日黄。
风波平地,尘埃扑面,总是争名竞利。
悟时不必苦贪图,但言任、流行坎止。
忽来忽去,何荣何辱,天也知人深意。
秦淮自绕孤城住,绿净涵空。
桃李花重。
仿佛簪花镜影中。
登临已落咸淳后,北望劳劳此际情。
吴越坐分秋一色,江湖来与海相争。
早枫着叶黄于水,晚柘抽条绿到城。
天风语檐铃,苍霭藏古殿。
穿竹逢缁衣,拈花对黄面。
谁把山水心,为我露一线。
碧天如幕垂,露湿星磊磊。
渔灯射寒沙,万点乱光彩。
壮哉大江水,浩浩东北汇。
鲸呿鳌掷三神山,幻境起灭指顾间。
东西帆樯来复去,得似上方僧独闲。
看山看水知多少,诗债责偿殊未了。
江外参差列万山,我家深在万山间。
好山正不用钱买,但要未老身先闲。
长江比愁终似少,江水能回愁不了。
铃语层层风雨寒,支筇人老怯凭栏。
之江到此霸图尽,病雁横空来日难。
肯与西湖作屏障,可容东海镇狂澜。
空山木落欲何归,渺渺黄尘污客衣。
自叹冯唐今已老,世无刘表孰堪依。
炉中丹火工夫浅,篱下文章气燄微。
群山断江岸,一塔凌青冥。
登临不知疲,写我万古情。
盘纡遍凭阑,周览越国形。
三百有馀年,潮头不敢颠。
孤尖标白浪,层级上青天。
铃隔山僧呗,灯通海客船。
拾级凌高顶,危栏未敢扶。
山从朝日出,云到大江无。
地势随吴转,涛声向海趋。
目极去帆遥,身随飞鸟举。
日落大江寒,风吹塔钤语。
浮图凌虚空,直上破青霭。
创建开宝初,屹峙吴越界。
厚蟠苍山根,高出飞鸟外。
七级镇江干,凌空一倚阑。
月垂沧海阔,想结暮云寒。
古越凭遥指,秋潮入壮观。
到眼忽金碧,塔影挂晴空。
问谁为此,窣堵卓笔写苍穹。
最好凭栏长望,隔岸越山如笑,揖我白云中。
琳宫金碧灿,峻极远尘嚣。
天水空中合,云山望里遥。
一江分两浙,孤塔耸层霄。
吴国山迎越国山,江流吴越两山间。
两山相对各无语,江自奔波山自闲。
风帆烟棹知多少,东去西来何日了。
经从塔下几春秋,每恨无因到上头。
今日始知高处险,不如归卧旧林丘。
慈恩昔日寄题名,此作江头长短亭。
潮去潮来知几恨,酣歌渔父许谁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