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天明小儿更传呼,髯刘已到城南隅。


尺书真是髯手迹,起坐熨眼知有无。


今人不作古人事,今世有此古丈夫。

海内姑苏太守贤,恩加章绶岂徒然。


贺宾喜色欺杯酒,醉妓欢声遏管弦。


鱼佩葺鳞光照地,鹘衔瑞带势冲天。

卧疾尝晏起,朝来头未梳。


见君胜服药,清话病能除。


低柳共系马,小池堪钓鱼。

井乡聚散笑匆匆,岁月无情忽两翁。


灯火城南听夜雨,桑麻杜曲忆春风。


百花新意皆归燕,万里离愁独寄鸿。

乡心几梦海坛居,半老儒冠计未疏。


岸竹色侵春压酒,墙花香度晓翻书。


卜邻俎豆三迁后,负郭田畴二顷初。

刘郎才思似春闲,文在阿房季孟间。


尽把胸中着云梦,还从笔底看波澜。


我无富贵询唐举,人说科名污次山。

所至无颦蹙,当今亦鲜哉。


名誉非易致,悦服有从来。


汉令更泉币,吴侬告水灾。

湖滨文字饮,一别五年馀。


未死须重见,将诗屡当书。


事元无可说,意自不能疏。

闻说尚书至,欢声沸道傍。


饥民应复饱,暑气顿成凉。


此老今能几,吾徒尚有望。

于世已无求,公来特少留。


相期一会面,动隔几年秋。


鼎贵曾何乐,常饥亦不忧。

湖海襟期落,山林骨相寒。


自惭知道晚,未觉忍穷难。


缺米临炊籴,逢花就担看。

烟树孤城外,风花野水滨。


群鸥不避客,双燕亦留人。


况值清明后,酣歌烂熳春。

西郭栖迟地,春风亦可怜。


落花寒食雨,高柳夕阳天。


岸帻行林侧,移樽坐水边。

坐惜芳菲晚,何人到野中。


相邀一尊酒,来对百花丛。


翡翠鸣春日,游丝堕碧空。

同上青云踏玉梯,仍穿月胁取蟾枝。

江南魁荐星文动,兰省名高天下知。

共喜秀光前日会,争传真逸老人诗。

衡岳峰高刮眼明,行看浑异去时情。
斜阳托宿沅江上,反听哀猿是好声。
林邑回观山霭微,短亭杨柳弄晴晖。
遥怜一骑登途日,逐客人人泪满衣。
去时吊古愚溪上,归日读碑浯水边。
不似柳州终抱愤,应同郭令欲扶颠。
几年竭节在颜行,去国谁怜道路长。
自是君心知魏尚,不应微谏待冯唐。
曾向花间醉玉卮,今年花发去年枝。
君恩不赐泥封诏,春物翻成满地悲。
漓水津头逢早春,桂林杨柳拂行尘。
西园无限芳菲树,皆作新花诗主人。
聊城欲下乐生去,宣室釐成贾傅归。
来往炎荒六千里,归来却得及春菲。
书来不苦瘴侵肌,却恐孤生厌食薇。
春到自然群物遂,须知寒谷独增辉。
三泉退敌捐躯日,五岭逢纷去国年。
皇天自古扶忠义,不必临风畏跕鸢。
病起回思欲去时,菟裘重到倍依依。
青苔一径空行迹,门掩残阳翠碧飞。
茅檐高卧养微疴,远辱将军并辔过。
山色更兼微雨好,莺声偏傍落花多。
惭无鸡黍频供给,喜有渔梁共啸歌。
千载山阳会,竹林今复开。
步兵时爱客,自领阿咸来。
石上题诗去,花边载酒回。
同是青藜一祖来,晚成天欲老其才。
家传虎榜新承渥,人说牺经旧屡魁。
春色风流都羡柳,岁寒事业莫过梅。
投荒去国身何寄,乱世还家意亦欢。
秋尽秋来人独记,天南天北泪重看。
归心马首燕云立,壮志龙文粤水寒。
闻君耕钓大江滨,十载心期托隐沦。
槛外风帆收楚蜀,梦中烟月隔梁陈。
逃名昔日因钩党,作赋经年未《逐贫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