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累日增烦暑,通宵结薄阴。


苍茫变风色,散漫作春霖。


野店垂杨重,僧房绿筱深。

手种五色蕉,意待听秋雨。


南风扇旱日,破叶萎不举。

卧闻飞雨响高堂,已觉翛翛短幌凉。


悔祸毕方收烈燄,知时田祖放新秧。


箪瓢幸免迁三径,谷麦行看粜万箱。

敬亭与吾期,今日雨当止。


静扫峰头云,秀色粲如喜。


我惭无以酢,园径欣细履。

隙地秋日晓,寂无邻里音。


惟有草根虫,风前咽复吟。


悲歌者谁子,徂年惊苦心。

墙东有高树,夏叶圆绿绮。


西风才一夕,萧飒遽如此。


寒螀号其颠,蟋蟀晓未已。

阴阳不暂驻,今夕已秋风。


晨兴绵丝冷,岁月惊衰翁。


朝烟爨薪湿,小甲蔬畦空。

夜魄离星舍,春膏浃大田。


乍迷榆塞树,徐暗柳营天。


沼滴银波荡,阶鸣玉绠联。

盛夏挟骄阳,于以搆炎熯。


歊尘坌天盖,烈御煽云汉。


稻颖茁然秀,涸流不胜灌。

雨洗淮天旱始摧,正堪凭远上高台。


萸津菊润斋醅熟,共助重阳辟恶杯。

晚秋嘉树润焦原,楚老相欢万井喧。


须信甘膏皆帝力,使君虚凭黑熊轩。

阴霞袭晓混层晖,雨势连天泱泱垂。


泼火正投寒食日,催耕并及杏花时。


波生客浦扬舲远,润逼宵挝作掺迟。

积旱忽飞澍,烝民心亦倾。


郊云不待族,雨色飞江城。


燋稼濯又发,败荷滋更荣。

苦旱竟三旬,甘霖解百蒸。


叫狂饶杜甫,被冷快姜肱。


河流仍活活,场杵预登登。

园壶浇不活,客至罢鹅蒸。


翻盆只一滴,起死折三肱。


稍喜蔬堪摘,惜无禾可登。

丰隆欲鞭车,风伯不借便。


我欲讼风伯,云意亦复变。


帝命谁敢迟,民事那可缓。

田作何郎炊饼裂,饮冰不救中肠热。


千山云路鸟欲飞,六月行人驹汗血。


风师偃旆那复张,雷师鞭雨沾帷裳。

旱欲流金水欲裂,百千火聚作此热。


秋风忽送雨一犁,应念田夫汗流血。


庙堂调烛随弛张,五色线补虞帝裳。

云忽油然雨沛然,黄童白叟尽成颠。


唤晴鸠妇鸣屋角,饱水秧孙明稻田。


御史平冤魂亦喜,弘羊言利死谁怜。

群嚣寂寞已收声,预怯秋房独夜情。


忽听僧檐鸣宿雨,定知田舍舞安氓。


尽消积暑经时早,不厌新凉数日晴。

海国悬符为辟兵,驱来雷檄又纵横。


中天雨露天中节,半夜风云夜半晴。


繁露何须灾异对,商霖原为相公生。

节变寒初尽,时和气已春。


繁云先合寸,膏雨自依旬。


飒飒飞平野,霏霏静暗尘。

疲氓多菜色,去守乏棠阴。


属虑千峰旱,俄闻六月霖。


面滩船欲涩,茗务井还深。

骤涨阶前可泛舟,天低近屋火云收。


竹户纸窗清洒洒,葛衫纱帐冷修修。


秋馆梧桐羁客恨,春郊杨柳少年愁。

骤雨送残雪,山涧没半膝。


悠悠入深溪,想复高数尺。


赤土流水红,青土流水碧。

山高田易旱,已过一旬晴。


岂止商饥饱,真成决死生。


甘霖三尺透,病体十分轻。

灵雨自南来,飞集东皋野。


伊人遂欣畅,良怀寄遥写。


群岫翳回风,垂虹散清洒。

北风吹云云不开,蒙蒙细雨和烟来。


舟行虽阻亦可喜,润泽及物诚佳哉。


我辞闽岭遵江渚,百日皆晴未尝雨。

悯旱遥将精意通,秋霖滂霈仰旻穹。


山川增焕家家好,黍稷方华物物丰。


得句自应髭变白,举觞何惜颊潮红。

神化茫茫端莫测,不雨逾时忽盈尺。


谁云幽默志难通,一念周圆诚已格。


井枯河竭欲飞尘,麦秀渐渐实半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