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花房腻似红莲朵,艳色鲜如紫牡丹。


唯有诗人能解爱,丹青写出与君看。

优游滕太守,郡枕洞庭边。

几处云藏寺,千家月在船。

疏鸿秋浦外,长笛晚楼前。

萦萦石磴渺林峦,百折缘泉草蔓漫。


穿窈窕来凭柱杖,可盘桓处藉阑干。


洗开山色云生浪,鍊出秋容树转丹。

好胜时多尚己为,前人勤力必随隳。


所图营葺犹如是,欲树功名即可知。


昔慕先贤形藻绘,本同来哲作箴规。

曾记沙头怅别离,秋风几度梦新安。


暮云春树无穷思,都付离人两地看。

曾从乡国早闻名,海外相逢感物情。


凉月入怀孤影直,好风当面细香生。


叶沉旧绿呈丹颗,甲迸新黄长碧茎。

立处高高行处深,灵泉一别到于今。


太虚偶借丹青手,古调难为白雪音。


四海真交同水乳,百年归计在云林。

一峰巉岩白云中,双涧下出蟠西东。


湍撞石斗雷电激,白日虚谷回松风。


风声浩汹泉声合,飞蔓樛枝青匝沓。

土山戴石石角倾,偃树杂出如幢旌。


青天微茫晓色动,雨气合沓千峰晴。


野桥西边有村路,之子鸣鞘踏云去。

水东之山千万重,西岸亦有云腾峰。


望中不尽伤秋兴,尘外永怀高世踪。


古寺垣墙深薜荔,平原台榭隐芙蓉。

松石山房看竹时,十年风雨最相思。


白头归老谁同调,爱杀秋林绿玉枝。

雪拥莲花嶂,霞明枫树林。


江侵沙屿阔,泉落洞门深。


柳色催移棹,松阴带抱琴。

神武归曾诏给苓,漓山真自远冥冥。


衣冠世表高阳里,羔雁人来大楚庭。


游处每占关气紫,书成犹向岳云青。

河阳不数种桃家,红杏天边一片霞。


谁似毗山双燕起,翩翩春醉曲江花。

石道崚嶒郁万盘,三芝五药满天坛。


洪河不断荣光起,闲与仙人策杖看。

愁入蒹葭不可寻,闭门谁识溯洄深。


江湖一往成回首,风露当前独敛襟。


遗世尚多今日意,怀人空有百年心。

酣酒朝天,秾妆映日,物华苒苒如水。
泪染铜驼,梦摇金凤,似识井瓶名字。
炉香御惹,嗟细掐、痕寻玉指。

萧萧晴色正堪怜,白首凭栏思杳然。


欲问西园真面目,山容水态在蛮笺。

轻岚薄黛满疏林,却喜茅绹瞰碧浔。


为语屋梁明月夜,梦来须向此中寻。

疏慵衰病老园公,芳讯频来石户翁。


净几明窗试游戏,一帧数笔寄冥鸿。

好音曾忆十年馀,琬琰新编独起予。


百尺楼头写秋色,水瓜聊以报琼琚。

群峰挺西粤,漓山最峥嵘。
桂水襟其侧,东汇入沧溟。
瞻彼山且高,俯彼水且清。
别来无处觅岩扉,城阙应知到亦稀。
月冷空山禅寂夜,石龛林影一灯微。
年来三径已荒芜,漫把归心写画图。
落落书声深竹里,相过曾记敝庐无。
长年云气护奇材,鳞满霜皮蚀古苔。
只恐化龙天上去,清阴不复覆书台。
清狂窃笑应无加,读画居然愿望奢。
乞写一枝持赠我,病维摩瘦侣秋花。
将书易画未嫌憨,好事他年著美谈。
我意不如仍付与,两瑶函供一诗龛。
倦游城阙厌纷华,一棹南归出白沙。
簪绂弃来如释负,山林到处便为家。
流泉绕舍锵金玉,仙饵盈盘泛露霞。
道骨仙风擅世华,肯将璠玉混泥沙。
潜郎未老辞朝路,傲吏归来学道家。
逸似子荆将漱石,清如中散本餐霞。
罗浮欲雨天突兀,暮云晚山辨不得。
不知一夜云化水,洗出东南半天碧。
二樵山父黄葛衣,踏晓独开山上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