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孤城雨脚暮云平,不觉鱼龙自满庭。


托命已甘同木偶,置身端亦似羸瓶。


浮家却羡鸱夷子,弄月常忧太白星。

仲秋秋阴合,壁落走鼯鼠。


彻宵风雨骤,平地生洲渚。


莫辨路与溪,庐舍失处所。

君不见绿槐荫夏摇千门,移秧遍野缫盈盆。
天公忽作弥月雨,忧岁上勤黄屋尊。


我家茆庐劣容膝,随水倾摧非瑞室。

绮绣周原变水乡,误看秫稻作菰蒋。


泽鸿休怨无安所,且限南来丑虏狂。

洚水应垂儆,高穹岂不仁。


发陈遵故事,执咎定何人。


岸落溪容改,山摧土色新。

巨浸滔天后,遗黎复业初。


桑田皆变海,老稚半为鱼。


凿石开新道,行人问故庐。

岁直戊辰天下荒,宣城编户多流亡。
去年圩破水千尺,尽扫百谷生蒿稂。


今年道泾历西原,正值洚水为民殃。

骤雨轰雷一阵过,无雷风雨涨江河。


牡丹艳丽无佳实,紫荔黄柑实转多。

旱苗半稿半含胎,鸿洞无端更作灾。


高下原畴推荡尽,山魈又合夜叉来。

不生不死流民来,流民既来何时回。
欲归不可田污莱,欲留不得官吏催。


今日州,明日府,千风万雨,不借一庑。

小口三,大口六,六文钱,一合粟。
炊之为糜,不盈一掬,何况小口又减半,虽易糠秕且未足。


昔时富户今亦贫,何人为具黔敖粥。

昨夜龙宫留恶客,使者借车收二麦。


溪涧洪流十丈高,不辨东阡与西陌。


高田忽变黄鹄陂,下者汇作鱼龙宅。

长时烟雨弄梅黄,身似枯株守破窗。


云气冒山天失昼,水声撼屋浪翻江。


田通小涧频障土,船上高原屡徙桩。

豹变增文采,鸿飞振羽仪。
至诚能动物,直道不随时。
日远容光射,天高化轴移。
吉日涉大川,单舟若鸿毛。
摇摇遇顺风,泛泛凌雄涛。
已过赤岸渚,复宿杨林皋。
下水关楼张别宴,别来惟是寄双鳞。
近缘荒政须藩乐,趣办舆梁为济人。
歌罢贯珠收画扇,舞停回雪卷文裀。
前时布谷鸣,早种不入土。
翻然变阴沴,两旬作淫雨。
半夜水啮堤,一决不及御。
天公哀此生人苦,潸然出涕洒下土。
五昼五夜涕不已,平陆成河山作渚。
是方为邑本洼下,今者之变顷未睹。
前日雨如丝,缤纷杂朝雾。
昨日雨如注,万壑争驰骛。
今朝有霁色,作意在芒屦。
便涓飞洒又何佳,得得来寻贫士家。
破屋青灯才一黍,荒园老树忽千花。
酒逢寒夜饶偏贵,诗出穷人矫转夸。
萧条篱落胜于村,还径人稀早闭门。
过眼风花才一瞥,到头石笋只双蹲。
何妨岁恶诗仍好,那笑炉空火自存。
水气迷津树,江声骇市居。
川原那辨马,黎庶几为鱼。
荆楚年频异,沅湘老计疏。
记得江城厄运丁,青天杀气昼冥冥。
欣逢尧历犹洪水,要与东南洗秽腥。
章江南下小蓬瀛,洪水频连数十城。
天官莫谩谭灾异,海若井蛙俱眼明。
楚乡千里堪为壑,目断明时拯溺人。
今日长沮识鲁叟,况来无处不通津。
蒙阳昨夜山水泛,平田浩淼更无涯。
细观不减东溟在,只欠中流一个查。
暧入纱巾淡淡风,倚楼客思话无穷。
前山倒影摇春水,野火飞烟入暮空。
无数舟人相尔汝,一群沙鸟自西东。
黑风吹海使倒立,百川水从内山入。
排云驾雨鞭蛟龙,白浪高于天一级。
千年古木摩苍穹,随波漂荡西复东。
坳堂方笑芥为舟,骤雨俄惊汇众流。
天漏不知何处补,地卑转觉此生浮。
会须击水扶摇上,政想乘风汗漫游。
灶底蛙声木上罾,洪涛灭尽各村灯。
船头佛脚疑相并,只好低徊对野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