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诗情画意有无间,如此烟波数往还。
记得画眉声里过,一船青载富春山。
潮声见说上泷回,泷水无风绿似苔。
闲向桐江弄明月,钓竿高挂子陵台。
别愁愁说,指湖山曲曲,荷花烟水。
曾是伽陵三载住,消受风香无际。
染绿苏堤,渲黄妃塔,试画苍茫意。
闽之山峨峨,可以接穹苍。
闽士孕其秀,胸次尤难量。
闽之水滔滔,可以烛妍丑。
江南本是山水国,峡影峨云插空碧。
世人爱画不爱真,一幅生绡悬素壁。
董生好手毕宏上,意在笔先方落笔。
林泉生长厌应难,更写方屏几曲间。
仕宦东西苦无定,此心长似宿家山。
七闽佳山水,秀气郁苍苍。
钟而为人物,事业亦叵量。
我生古瀛州,地匪中州丑。
群峰罗立青巉巉,中有佛庙名香严。
飞泉汹涌出峰后,四时激射喧苍岩。
跳珠喷雪几百丈,下注坎险钟为三。
淡水疏峰举目间,独怜平远思多闲。
烦君莫使埃尘污,绝笔如今不易攀。
远山近山各奇状,流水止水皆清旷。
烟云到处固难忘,笔墨传之尤可尚。
古人铭枕戒思邪,高士看屏助幽况。
奚疆山水比东吴,物色虽同土俗殊。
万壑千岩南地有,扁舟短棹此间无。
因嗟好景当边塞,却动归心忆具区。
我行不到山中久,忽见青山为回首。
似闻流水响鸣琴,恍若寒云落襟袖。
松下茅庵绝潇洒,甚欲从之度长夏。
忆我往岁山中居,山水娱人忘读书。
钓鱼独坐溪石久,看竹每过邻人居。
苍松鹤带白云下,紫萝猿抱晴烟虚。
我本山中人,颇有爱山癖。
何人写秋山,秀色如可食。
天河露下秋汉白,挹露磨空洗秋色。
窗中望苍翠,春木起晨霏。
孤嶂才盈尺,长松未合围。
萧萧此仙客,日日候岩扉。
尚书爱画山,落笔生远色。
微茫洞庭野,迥与湘渚隔。
青山迤逦盘春空,江波欲落江树重。
翡翠为崖金作坡,白云重叠护层阿。
背琴童子松间坐,束带仙人马上□。
高阁半天开宝月,飞流千尺写银河。
苍龙渡海成叠嶂,屴崱西来势何壮。
荡摩日月嘘云烟,回薄风霆起波浪。
悬流昼夜相舂摐,恍惚银河落天上。
我有山水癖,由来好幽栖。
十年游雁荡,五年游会稽。
或言秦王昔时爱仙术,驱石下海如凫鹥。
狂风卷尽夜来云,万壑千崖锦绣纹。
占日楼台平树见,吼雷春瀑入溪闻。
岂无花洞留莺语,应有芝田下鹤群。
与客浮湘水,琴书共一舟。
云间双树晓,天外数峰秋。
指顾销尘虑,栖迟发棹讴。
十年京国看图画,半幅云烟亦恼侬。
今日身行屏障里,却思移住最高峰。
平沙苍苍鸟未归,烟村四合高复低。
渔翁两两青蓑衣,卖鱼直上长杨堤。
千峰万峰何崔嵬,朽枝瞰水忽倒垂。
苍山高处白云浮,楼阁参差带远洲。
千尺虬龙依绝壁,一群鹳鹤唳清秋。
山翁有约凭双屐,野客无心溯碧舟。
姬虞山,黄大痴,鹑衣垢面白发垂。
愤投南山,或鼓袒禓。
勇饥驱东阁,肯为儿女资。
众人皆黠我独痴,头蓬面皱丝鬓垂。
勇投南山刺白额,饥缘东岭采青芝。
仲雍山趾归休日,尚馀平生五色笔。
小黠大痴谁复然,画山画水亦随缘。
悬崖绝谷喷流泉,此中即是安养地,九品莲华光烛天。
笔底江山不露锋,茅茨十尺倚长松。
一握方诸镜里天,分明雁荡石城连。
仙人不患蓬壶小,便驻鸾笙五百年。
画史谁如此老颠,能融笔墨写山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