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一弄醒心弦,情在两山斜叠。
弹到古人愁处,有真珠承睫。


使君来去本无心,休泪界红颊。

千古人心指下传,杨姝烟月过年年。


不知心向谁边切,弹尽松风欲断弦。

欧靓腰支柳一涡,小梅催拍大梅歌。


舞馀片片梨花雨,奈此当涂风月何。

慈姥山上瘦龙孙,堪为笙箫奉玉樽。


使君来教后堂乐,江云江月能迎门。


门外青山谢家宅,当时池馆无复存。

春浦杨花撩乱飞,春江鲚鱼来正肥。


采石新林儿女去,茭白蒲牙艇子归。


归令煮鱼不得熟,已望使君船上矶。

狼汤春流满,芜湖候吏迎。


旌旟晓日丽,钲鼓野风清。


暂喜红尘远,休嗟素发生。

堵波题墨素尘昏,犀棹横江重黯魂。


束帙乍抛三铁㰅,将军兼映两朱轮。

判州垂阔步,筦库忽斜飞。


谈笑胸无物,精神眼有威。


将门生贵种,诗域悟玄机。

客游无日暂开颜,姑孰溪边偶得闲。


风景直疑图画出,古今都似梦魂间。


桓温罪逆休重问,谢傅英灵已不还。

王国重熙洽,邦基百世安。


深源混清浊,直道阐平宽。


学术知同贵,师儒颇异观。

飘风自南发,幌荡云飞扬。


惊沙迷古道,昏冉乱征裳。


殷其山起震,霢霂微雨瀼。

南人北人朝暮船,东梁西梁今古天。


兹地何时复回首,溯流千里到家园。

便风击鼓太平州,斜日落帆大信口。


二年两见黄山塔,平生不饮姑孰酒。

李侯昔也治当涂,作学以遗当涂民。


谣言散落在樵牧,事迹收拾归瑶珉。


高文大字比珠玉,长与后世为奇珍。

汉家嫌七国,善乐此东平。
陵墓多冠盖,亭楼尽缙绅。
状元联父子,形势壮山城。
一代文章有图箓,天赐之履征九服。
奉牲乞盟走珠玉,吴狂楚僭非此族。
至今人望坛坫尊,风流文采被诸孙。
闽录家声茂,唐铨吏格平。
新资掾三语,旧榜佛千名。
月苦乡魂极,春寒酒意轻。
雄飞传赵鼎,佐岳起陈蕃。
脱颖锥初试,冲霄剑欲抡。
济云连粉署,岱色覆琴尊。
著书期寿国,夙愿未全非。
旧俗东平厚,今春麦秀肥。
题舆勷牧治,捧檄出皇畿。
学业谁堪并,迍邅可若何。
济东新雨露,燕市旧悲歌。
知己情难别,期君意倍苛。
两世金兰旧,千秋德义新。
白头将共老,童稚早情亲。
崇替经交态,初终见古人。
州据西山胜,门临北阙尊。
关河千里镇,烟火万家村。
积雪容犹惨,初阳景渐温。
岁晚昌平道,肩舆百里程。
天临赤县近,雪拥玉河平。
紫塞燕山路,黄花汉将营。
怪朝来、片红初瘦,半分春事风雨。
丹山碧水含离恨,有脚阳春难驻。
芳草渡。
藤花满地香仍在,松影拂云寒不收。
山鸟似嫌游客到,一声啼破小亭幽。
吾为疏爽累,酷爱李兄淳。
卫绾无他肠,德操言语温。
高堂初白发,彩服及青春。
流贼披猖日,何人启北门。
当时亦乌合,此地忽蜂屯。
陵树枯樵采,城砖蚀炮痕。
入城才数里,行尽又荒郊。
春浅树阴薄,路歧车辙交。
乱山迎马首,斜照入鞭梢。
拍栏一笑大江横,号太平州亦浪名。
春水秋涛流不尽,半年农事半年兵。
三釜果何乐,万钟岂云轻。
当知昔贤士,及亲乃为荣。
忆昨使东淮,循陔兰芳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