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一树寒梅半着花,七年憔悴隔天涯。


坐惊仙子忽投璧,似慰主人初到家。


簌簌暗香侵酒盏,盈盈春色动窗纱。

再出东城思惘然,青山依旧绕长川。


昼游追及承恩日,屈指浮生又五年。

去秋今日寄僧房,泪洒西风裂寸肠。


冢上已浇新麦饭,箧中犹见旧香囊。


五年父子缘何短,万里关山恨更长。

咫尺东关路不遥,先人曾此驻星轺。


阮南有谱通三族,姜被多情共七宵。


过隙时光惊迅速,对窗山色尚岧峣。

渐愁华发镜中生,三十年来数贱庚。


未拂朝衣惭戏彩,每沾宫酝想遗羹。


传声自愿如春好,守训何妨似水清。

洞壑应非远,移家杖笠携。


井犹王粲宅,山似戴颙栖。


田父求绵上,诗人爱瀼西。

遁世荆南去,芳邻德岂孤。


药畦黄檗涧,渔侣白鸥湖。


两舫携芒屩,三驺对酒垆。

忆梅昨夜下西洲,寄我双枝过陇头。


自笑看花犹有兴,却怜诗不似扬州。

卜婚千里凤凰飞,玉润人如卫玠稀。


日暖渡江持橐至,春深隃岭迓轮归。


重来铃阁临朱鸟,新佩银章向紫薇。

高陵大老汝南翁,白发人推长者风。


经术已如韩太傅,儒林还表鲁申公。


五更礼自尊河洛,十赉恩将赐华嵩。

菊晚作花寒恻恻,离客对花意脉脉。


西湖菊本先秋开,只有江山异南北。


眼前佳色乐无极,乱世相过古难得。

十年人事经千换,何物能容一滞淹。


重过秭园寻旧葺,更留清酌停春檐。


朱梅绿桔方争艳,白发苍颜已漫添。

冶铸求来不记年,贮汤宿火早朝天。


如今冷落浑无用,且与鸱夷伴醉眠。

十年太学旧同袍,玉石磨磋梦亦劳。


白下偶逢今日雨,樽前留别古风骚。


澄清已彻江湖底,壁立何辞泰华高。

为忆青宫冠集英,只应白首领蓬瀛。


玉皇香案长虚左,蛮府英僚尚借名。


千古文章原寂寞,一时项领任峥嵘。

讲经台畔水淙淙,有客乘春觅旧踪。


山带半随青嶂绕,螺鬟长倩白云封。


笔点石幢题露叶,厨分香积剪春茸。

春风驿路苦迍邅,再入东林思惘然。


溪午钟鸣僧不语,花明院静客停鞭。


千峰已歇马头雨,万壑犹飞树杪泉。

何处茶山好,云腴美建溪。


黄芽先蛰出,紫笋入春齐。


持赠逢新火,斜封认远题。

上沃泉甘野水边,乌菘紫芥各纷然。


主人为尔都忘味,更伴清斋六十年。

古木回廊玉署东,几宵相对烛花红。


风云浩荡君能健,鬓发苍浪我已翁。


到手酒杯浑似梦,隔年诗债已书空。

碧云苍雾讲堂阴,燕市离群听雁音。


倾盖一谈天下计,开襟真见古初心。


浮沉声气交嫌晚,商榷人天道且深。

吾辈迂疏世共闻,难将知已问尘氛。


况当遁迹如张俭,谁信谈经类子云。


识具古今仍嗜学,交空南北始逢君。

一岁馀一宵,两年争夜半。


回头三十一,空劳抚髀叹。


忆昔锦城游,山海凭眺玩。

又过松堂索煮茶,依然此日醉君家。


百年几度三春柳,两屐何堪双鬓华。


旧雨不来窗外雁,东风无恙砌前花。

郁郁东冈柏自青,惜无大药驻颓龄。


忽惊优孟重来楚,但怪苏耽却姓丁。


千里自来须骥騄,两豪于子信螟蛉。

三厄五穷能养诗,养之成熟气混夷。


不知胸次是三代,可与笔端为四时。


收拾性情归大朴,发挥风月出多仪。

平生知旧一李友,别后长关白板扉。


偶有客来孤鹤起,也无人觉小舟归。


尽渠俗子频相恼,只恐仙禽未肯飞。

伯子尧夫豪杰人,四时佳致四时春。


静能观动一机活,会复乘元千古淳。


造物生生还化化,世情故故又新新。

毅斋大老除新绶,名节尤偏无所尊。


曾是胪传第一唱,却留衣付外诸孙。


挹挼柳汁初承渥,称泛霞觞共拜恩。

橘园亭畔市多尘,曲院桥边境转清。


山色湖光精舍敞,笔床茶灶钓船轻。


奈何一字不堪煮,且与三贤相并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