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不用悲秋,今年身健还高宴。


江村海甸,总作空花观。



尚想横汾,兰菊纷相半。

独立怀知己,多歧叹宦情。


古今谁侠气,天地一愁城。


万里犹投笔,千年羡请缨。

平地惊胥怒,滔天类鲧湮。


稍低三板水,不活百城人。


已拚过从绝,徒工徙倚频。

蒸渍衣巾醭,拘挛臂膝顽。


老身何足恤,时事自多艰。


井满瓢堪汲,船高树可攀。

眼待稻花看,青苗浸急湍。


万家应恸哭,五月更恒寒。


政尔千仓足,犹云一饭难。

能免尧捐瘠,端由稷播艰。


民生频不竞,世故政相关。


穴蚁移楼杪,田蛙产灶间。

江南梅子雨,骚客古今愁。


岂意连年夏,频妨庶事秋。


为鱼民自痛,食肉尔何忧。

陆走无非水,楼居并是泥。


褰裳难跋涉,执盖困扶携。


国虑白圭壑,城危智伯堤。

波浪冒原田,群鱼不自全。


返常真足怪,行险绝堪怜。


骤作乘时快,遄成失势颠。

夜半观天象,无星定肯晴。


河流兼市没,船势与楼平。


未杀漂摇意,仍添飒洒声。

西湖湖外水,汹涌入城流。


比户升高阁,通衢塞大舟。


学泅儿辈喜,绝爨老夫忧。

今日云霄客,何人禹稷思。


树高堪避溺,稻尽底充饥。


苦口非吾事,衰躯异昔时。

春满芝田,正鹤飞空霭,龟引清涟。
祥云满谷缥缈,非雾非烟。
莺花燕柳,占年年、三月长安。

飘接梅魂,落先絮舞,缤纷万点桃花雨。
斜阳影里不胜红,沉沉梦与斜阳去。


前度刘郎,去年崔护,伤心等是无凭据。

万蚕食叶蚕声酣,三条红烛光炎炎。
忽然大声出邻屋,偷窥有客掀襽衫。


狂吟高歌彻屋瓦,两日虎视方眈眈。

今旦江城景物饶,珂声亦似帝乡骄。


尊前萼媚连枝棣,颂里花传故国椒。


五夜星辰回紫极,一官南北系清朝。

甲寅元日雨不食,庚午正元食稍微。


称贺先朝无抗表,省躬今圣有垂衣。


金轮万象光旋复,玉佩千官护却归。

一水逐潮回,临流泛羽杯。


玉珂花底散,银管柳边开。


六箸仙人戏,双钩草圣才。

梦寐羲皇独旦人,弱年时已作遗民。


先生何许知元亮,男子其谁是富春。


初度只今忘甲子,嘉名在昔爱庚寅。

年来益作古沉冥,亦学鲸鱼吸巨溟。


地有醉乡留老大,天生酒德与仙灵。


江城远映鱼云白,海阁高含蜃气青。

六十婴孩九十亲,殷勤阿母与长春。


生儿幸匪神仙子,养老欢馀洁白身。


朔雁偏知霜信早,凉蝉更得露华新。

婆娑膝下舞衣回,老子还童作少莱。


尊母九旬颜并驻,烈皇三祀历重开。


芝华总作西王养,萼绿全充侍女才。

庚午重为堕地人,愁逢烈帝第三春。


生从十五无君父,罪有三千是子臣。


一日鸡豚犹逮母,平生犬马未违亲。

笼葱得到杖朝无,日日闺庭即玉壶。


方朔未衰频仰乳,老莱犹稚更将雏。


饥同食字神仙蠹,冻似啼霜子母乌。

莺向开元已弄歌,风光一倍在岩阿。


萱花日暖幽香满,樛木春深茂阴多。


红恨樱桃频作子,青怜杨柳欲侵蛾。

小大同欢及上春,蓬门双帖画鸡辰。


湔裳士女非荆俗,戏水鱼龙是汉人。


耳顺过年方一日,家贫遇食未三旬。

岁朝频献万年觞,令节三元此日长。


夜半已知周正朔,年深犹记鲁春王。


白头金胜来瑶水,素手椒花出洞房。

银烛高含曙色光,天鸡声里见东皇。


乾坤未毁终开辟,日月方新尚混茫。


儿女参差从小起,杯盘次第进椒香。

三举曾孙又一孙,一年嘉庆集慈尊。


麻姑炼黍成珠易,阿母栽桃结子繁。


九岁应求王氏嗜,百龄未毕尚平婚。

镜里微霜两鬓侵,庭闱婉娈老逾深。


六旬单豹鹦儿色,五十重华孺子心。


花燕教雏长绕户,箨龙齐母每穿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