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彪,颍上人。
初赴举,无所遇,适遭丧乱,奉老母避地隐居嵩山,供养至谨。
与孟云卿为中表,俱工古调诗。

虔,郑州人,高士也。
苏许公为宰相,申以忘年之契,荐为著作郎。
尝以当世事着书八十余篇。

昌龄,字少伯,太原人。
开元十五年李嶷榜进士,授汜水尉。
又中宏辞,迁校书郎。

灵彻,姓汤氏,字澄源,会稽人。
自童子辞父兄入净,戒行果洁。
方便读书,便觉勤苦,授诗法于严维,遂藉藉有声。

良史,至德中仕为侍御史。
诗体清雅,工于形似,又多警句。
盖其珪璋特达,早步清朝,兴致不群,词苑增价。

维,字正文,越州人。
初,隐居桐庐,慕子陵之高风。
至德二年,江淮选补使侍郎崔涣下,以词藻宏丽进士及第,以家贫亲老,不能远离,授诸暨尉,时已四十余,后历秘书郎。

咏,洛阳人。
开元十二年杜绾榜进士。
有文名,殷璠评其诗:"剪刻省静,用思尤苦,气虽不高,调颇凌俗,足称为才子也。

佩笔不须长,高唐侍楚王。


红蘅椠边出,白雪口中翔。


杀青供不及,一夜白潇湘。

丹青妙写十才人,玉峭冰棱姑射神。


醉舞离披真鸑鷟,狂吟崩倒瑞麒麟。


翻腾造化山曾竭,采掇珠玑海几贫。

木落山林秋满天,蹇驴背上耸吟肩。


濡桥郑綮曾如此,况是襄阳孟浩然。

曲折清溪有路通,吟诗驴背任西东。


披图记得经行处,人在千山万木中。

著论信子真辈,疾恶真元叔徒。
雕龙固擅当世,希骥不应老夫。
视世崔郎一吷,反予赵子三隅。
千里看两鸿鹄,一诗重百车渠。
携琴仍载酒,命驾枉蒿莱。
木榻千秋谊,阳春七步才。
霜飘篱下菊,夕照海西台。
老大忘贫贱,扶筇欲问奇。
追寻侯子辈,趋访董生帷。
石磴窥霜月,瑶琴奏竹枝。
负剑西行入汝来,别君当日腊梅开。
陆沈自笑泥涂客,清梦时时傍弩台。
寒食杨花似雪花,分题赓咏惠连家。
呼童好凿匡山石,新火敲烹雨后茶。
南国称才彦,高怀爱酒狂。
呼童沽白堕,开径坐华堂。
蒯剑雄星合,骊珠璧月光。
陶径怜高会,群才谊不轻。
同倾桑落醑,一泛傲霜英。
蒯剑时相合,丝桐调转清。
临风弄清弦,长林不知暑。
故知山水间,闲者便是主。
绿野孤亭色,青云众妙才。
可能双宝剑,不为故人开。
疏竹敞孤亭,亭空雨云黑。
聊因吊楚骚,得见小山客。
残照下西岭,微云翳轻阴。
蹇驴行落叶,归思在秋林。
席帽羸骖抵朔风,雪中驱策霸桥东。
几时却向长安道,到处题诗踏软红。
石岭西来竹屋幽,蹇驴归去晚山稠。
溪头霜叶似花落,天外白云如水流。
幽僻多奇岛,安生即妙缘。
醒为著述客,醉作活吟仙。
山鸟传心诀,梅林解渴涎。
峡江如净练,明月近中秋。
舍此不肯住,无人堪与游。
遣愁凭笔研,借梦宿渔舟。
之子信殊众,飘飘琼树枝。
相逢端水上,不觉还山迟。
独鹤下高树,怒蛙喧一池。
王子西京秀,能谈《驷铁》风。
读书居小阁,望远欲凌空。
玉女烟鬟乱,金仙露掌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