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寒浦入轻舟,春山引孤策。


烟开见飞鸟,雪澹无行迹。


仄径援山臂,高根逗泉脉。

莫因红紫媚楼台,洁白光中处处栽。
香骨未应春雪妒,素心偏向暖风开。
清樽妙赏今谁健,晓角年光不用催。
腊过春将近,江梅想已苞。
逢时在南国,探信出东郊。
径雪晴初扫,河冰薄易敲。
寻梅著语乐清闲,已觉孤山气象还。
未办轻舟行百里,也须踏脚法华山。
诗坛传檄未应虚,忍负东君自作疏。
急急花前岩下看,横斜清浅两何如。
今年人忆去年梅,试问今年花已开。
见说春风正料理,不应小雨便花摧。
山中岁晚甘恬澹,花史时时闻校勘。
天街未省薇药贵,尘世颇嫌桃李滥。
南枝相见眼独明,东风久要交非暂。
有梅植台北,临风发微香。
寻芳迷仄径,踯躅傍池塘。
池小凝薄冰,玲珑水一方。
布被冷彻骨,寒威入窗隙。
晓起推纸窗,积雪当檐额。
望远登高台,朔风人面刺。
泽国春阴久,梅花尚未开。
疏枝含玉蕊,清影落瑶台。
客舫移樽至,僧厨进茗来。
衰翁憨甚,向尊前、手捻一枝寒玉。
想见梅台花更好,一片琼田栖绿。
短辔轻舆,大家同去,取酒偿醲馥。
吏涂牛马走,未老颜色槁。
归来隐林坰,富贵轻毫杪。
前村梅树芳,点萼红犹小。
花如雾中见,百念已灰槁。
爱梅习气深,兴发霜冬杪。
行行步江郊,恰似儿童小。
淡妆曾记出疏篱,岁晚南枝的皪稀。
后夜月明如破萼,暗香还是著人衣。
只从地底一阳来,已把东皇次第催。
烟缕未看原上柳,霜苞先探岭头梅。
天人戏剪六花飞,却讶江梅开较迟。
自是东皇私有约,故教林主缓为期。
泠泠水向桥东去。
漠漠云归溪上住。
疏风淡月有来时,流水行云无觅处。
泠泠水向桥东去,漠漠云归溪上住。
疏风淡月有来时,流水行云无觅处。
佳人独立相思苦,薄袖欺寒修竹暮。
要识梅孤绝,花于未叶时。
玲珑寒玉片,点缀古铜枝。
初雪落旄节,始删无传诗。
寒雨冰魂不自持,乍晴犹及赏花期。
香生自觉佳人近,清绝唯应高士知。
幽兴水曹能纵酒,仙才供奉早成诗。
醉色沉沉返照红,移尊犹自泥花丛。
玉山倒处看相映,雪调飞来见转工。
驲使每怜花发后,美人原在月明中。
相将选胜惬淹留,不负梅花满岭头。
别后几悬沧海梦,兴来俱到剡溪舟。
尊开绿酒矜初熟,客有青云是旧游。
看花虽醉且挥觥,一别园林岁几更。
交谊死生元并许,故人何李旧齐名。
风前紫气看雄剑,袖里名篇出帝京。
万重香雪一茅庵,烟际篮舆接两三。
闲忆旧游成梦迹,空馀官阁共僧谈。
风前侧帽诗篇就,湖上看山意态酣。
细雨湿林隈。
冻滑莓苔。
啁啾翠羽去还来。
云低庾岭人千里,谁探者番花信。
独客杭州,前尘香雪,万古不磨心印。
移舟乍近。
款重门、玉尊初罢,疏香时度帘隙。
西阑一树垂垂发,消得何郎词笔。
春正寂。
同爱清寒,问霜禽几日,梅花开了。
携来翠袖,博得癯仙都笑。
多情石帚,赋疏影、旧时词稿。
初弦月挂林梢,又一番西园,探梅消息。
粉墙朱户,苔枝露蕊,淡匀轻饰。
玉儿应有恨,为怅望东昏相记忆。
故人辞我去,期我梅花时。
昨夜偶相念,起看庭树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