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富春真古邑,此寺亦唐馀。


鹤老依乔木,龙归护赐书。


连筒春水远,出谷晚钟疏。

长松吟风晚雨细,东庵半掩西庵闭。


山行尽日不逢人,裛裛野梅香入袂。


居僧笑我恋清景,自厌山深出无计。

披榛入山山路细,钟声出寺门将闭。


石苔冉冉上芒鞋,草露漙漙着衣袂。


野人茅茨苫竹屋,终身局促无生计。

来寻淮上寺,老桧莫知年。


劫火已镕像,樛枝宁改烟。


根拿怪石入,节驳苍苔坚。

灯火僧房伴寂寥,小凉天气入青袍。


夜深为倚西廊柱,药杵一声秋月高。

闭门三月听秋雨,酒醒丹阳客未归。


明日新晴练湖去,藕花无数落红衣。

至人于世何所求,随缘应物初不留。


缘合则应散则休,起灭幻境如浮沤。


僧伽塔踞淮泗流,火焚水转岁几周。

境胜由盘古,闻名自谪仙。


一从江国后,又到老坡年。


山顶烟仍紫,楼头月故圆。

只爱招提古,那知俗更醇。


寺虽炎汉代,人尚葛天民。


僧定都忘客,林深自锁春。

雨来山出云,雨过云归海。


悠然天地间,得此大自在。

岩芳敛空华,谷响答虚牝。


坐看白云生,会得无生忍。

禅窗夜雨不成寐,侧枕微吟聊自慰。


老僧破竹编疏篱,滋养菊花开也未。


葫芦架底乱寒声,薜荔墙间浮湿气。

高崖直下如削铁,不识何年鬼工截。


巧令中有鉴光寒,万古照人长不灭。


绿苔半锁苍藤封,雾雨不晦天然铜。

石梁湾曲水沉沉,路下峰腰半不禁。


风外茶烟知寺近,云中鸡唱觉村深。


病多宜享山林福,才薄难胜利济心。

遥闻宛陵老,犹寄梵王宫。
穫稻虽终亩,诛茅未毕工。
斯文元有托,吾道岂终穷。
登临才昨日,时序亦匆匆。
败幕无巢燕,寒空有断鸿。
老怀空对月,病骨不禁风。
欲雨春岚重,微风松韵清。
泊舟古观下,卧听山鸟声。
行乐惬幽步,访僧舒远情。
清秋风露晓凄凄,气彻天高日易西。
谁把玉簪收拾去,绿云犹傍曲栏低。
被酒暑增剧,漱茶神少清。
旅人须授馆,侍者讵忘情。
方篾铺霜滑,虚棂界月明。
晚凉闲散策,一径入松深。
每到钟鱼地,便生泉石心。
水花香晚殿,凉月堕空林。
刚趁闲情逐队行,忽逢萧寺眼前明。
修廊有荫僧趺坐,古殿无人雀啄声。
咫尺都城尘不到,寻常林木境还清。
久客厌孤寂,跫然闻子来。
夜凉风缩瑟,云破月徘徊。
旧事休重说,新诗且细裁。
市声塞耳不能听,转入禅林取意行。
寺破剩看残佛在,塔高留得夕阳明。
与君短腊同为客,即日新交倍有情。
柁楼澹沲冬日斜,半世三钟并五车。
处处谈禅作居士,年年行脚见僧伽。
偶然摩腹船鸣鼓,聊复捐书雁聚沙。
篷背有霜篷底眠,梦中犹念草鞋钱。
强炊五斗官仓米,也趁千艘落水船。
居士秃巾撩楚雁,僧伽孤塔供淮天。
北湖头白懒觅官,只办诸方寻衲子。
要拥经寮一丈炉,烦渠好作来苏水。
结屋缘崖地苦悭,嘉名犹记寿丘山。
万家不隔高人眼,日月东西见往还。
白衣处士息群机,高阁登临送夕晖。
吴地荒凉征马尽,楚山空阔断鸿飞。
画间塔影来朱户,月落钟声隐翠微。
振策呼芒履,言访石堂躅。
石堂渺何许,沿回山之麓。
谡谡两株松,微风洒茅屋。
普照寺前尘不嚣,将军舍宅开堂坳。
丛林郁郁青天高,公权健笔碑亭牢。
当年寺富佛亦豪,上方钟鼓无暮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