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九日上梅山,愁心卒未安。


人情皆向菊,天意独摧兰。


管女不及嫁,莱衣空自寒。

山茶有色笑江梅,无色江梅谢不才。


莫言无色无才思,几许才从色上来。


天际素娥能绰约,人间红袖恨徘徊。

梅尉功成后,安知不此来。


路逢耕者问,山寺化人开。


樵陇低通海,茶村暖待雷。

泛舟黄颡湖,望见梅仙山。

嵯峨结宝髻,皛淼浮银湾。

长风荡青蘋,雪浪相飞翻。

竹杖通幽境,梅山拥翠屏。
云栖禅榻古,月共佛灯青。
坛静藤花细,廊回柏影冥。
平生满耳说梅山,十里荷花缭绕间。
宫女三千颜绰约,绣衣十万彩斓斑。
濒江景好图难尽,飞鹭诗工语莫删。
令节逢重九,相携鉴上游。
扁舟浮舴艋,左手把蝤蛑。
红叶明青眼,黄花重白头。
为忆西京梅子真,人言羽化匪沉沦。
海濒古岙已无迹,山外高峰宁有神。
鲠论至今光汉传,清风犹足荡秋旻。
寒云片日忽吹开,历井扪参得得来。
行尽高山天欲半,不知平地有楼台。
江东东畔更东山,又过东山数里间。
试问招提在何处,万山深处白云环。
此山名大梅,驱车入山麓。
试问山中人,山名竟谁属。
禅家开道场,为说梅子熟。
岁当辛巳腊月暮,高阁淩云试一登。
雪里梅花红淡淡,天边松树翠层层。
关门疏凿思文献,锡杖飞来记慧能。
一枝娇艳雪中开,醉怯寒风傍腊梅。
野鸟似怜春色好,繁华深处故飞来。
许我登龙尚未还,作诗更为谒梅山。
如何威惠推千载,犹使英雄困八蛮。
神不提身归虎帐,鬼须擘口动龙颜。
梅山昔扣五通仙,曾许英雄第一签。
恰遇尘埃当扰扰,如何泥泞尚淹淹。
若非推入高宗梦,须是遥分太史占。
开梅山,开梅山,梅山万仞摩星躔。
扪萝鸟道十步九曲折,时有僵木横崖巅。
肩摩直下视南岳,回首蜀道犹平川。
近闻僧说宜黄寺,一道松门夜不关。
投老有禾三百把,亦随君去住梅山。
寺门岑寂知何许,想对千岩万壑开。
待得梅山梅子熟,不辞先寄一枝来。
赤旗落色汉火微,端门日日腥风吹。
咸阳秋色压官树,金人夜泣铜驼悲。
先生袖疏探虎窟,汉鼎犹堪支一足。
才过前山复有山,春山今尽变春颜。
山峦太复还遭厌,春意伤繁便可删。
任说传衣徒有著,更言无树亦空顽。
云迢迢。
水遥遥。
午夜璚窗吹紫箫。
上方金碧冠诸峰,知是蓬莱第几宫。
画舫去寻湖面阔,危亭登望海门通。
梅仙旧说为真隐,佛子新传倡祖风。
三年独向孤山住,应为梅花滞水滨。
沧海鹤归空有语,荒城草长又逢春。
芝田火暖丹砂熟,松峤花香白酿新。
一生活计一身闲,日与白云相往还。
五百年间知此味,华山去后到梅山。
前朝相补一官归,东海僧传五字诗。
今日蒲轮徵不去,逢人笑指鬓边丝。
千林雪冱,是何人结屋,冻云深处。
篱落垂垂,相见无言,浑把东风领取。
缟衣怕逐明蟾隐,莫唤起、双双翠羽。
芙蓉万柄古祠前,遗像须眉尚凛然。
乱世余生无姓氏,奇才未著有神仙。
春朝箫鼓三间屋,月夜清幽一勺泉。
高风已隔三千载,想像逃名吴市间。
新室仓皇文母玺,孤臣涕泪汉家山。
只今青史留封事,如此红尘肯抱关。
火云四射天宇红,祝融衙衙鞭赤龙。
幽篁枯坐不敢出,折柬忽到信天翁。
草堂热客无人过,袁安六月能高卧。
连云绝壁山无路,溅石潺湲水有花。
试问昔时畬粟麦,何如今日种桑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