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湖隐门连草,宗盟肯屡寻。


长才明主眷,直道古人心。


又引皇华去,谁怜白发侵。

日向庭闱彩服趋,天边忽下紫泥书。


分铜既佩诸侯印,衣绣仍登使者车。


万灶貔貅须宿饱,九州鸿雁要安居。

多君有奇略,投笔佐元戎。


已佩郎官印,兼乘御史骢。


使星随驿骑,归路有秋风。

莫沽金陵酒,莫折金城柳。
但观二十四桥月,夜夜凄凉照淮口。


孤墉不下兵转饥,河水浅狭红贼窥。

宇宙开昌运,山川产荩臣。


周邦多士贵,鲁国一儒真。


江海襟无际,风雷笔有神。

春来几度送华辀,芳草多情柳亦愁。


不惜裁诗写离恨,道傍只恐鬼揶揄。

明月清风赤壁矶,八公山色照涟漪。


轺车使者多清致,揽辔经行合有诗。

常日相陪散马蹄,官曹同事凤城西。


别来应忆太禧白,醉后仍须乌迭泥。

天北天南赋远游,合肥城下理松楸。


多应梦见还家乐,无复眉攒去国愁。

元龙湖海旧襟期,叔度汪洋万顷陂。


知君不作媕娿态,拟见澄清报盛时。

十年前是紫薇郎,伴我书声隔粉墙。


今日绣衣持斧去,冲冠毛发半秋霜。

人物盛乾淳。
东嘉最得人。
费江山、几许精神。

水精之仙降人间,身披羽衣目澄澜。


或求福祸语必验,手中开阖阴阳关。


淮西太守喜宾客,鹤驾却欲乘风还。

瘦马徐行三百里,扑扑黄尘眼双眯。


手携簿法趋使台,惟恐瑕玼烦摘指。


蓝衫戚戚走廊庑,与坐抚循颜色喜。

骊驹黄鹄两成歌,即席愁颜惨未酡。


旧客仙坛红绕杏,怨魂春水绿生波。


缔交英域银袍丽,宴族诗庭玉树多。

曾历光黄岭百寻,悲伤仆马在岖嵚。


却思前日山行苦,未比今朝车辙深。


恐转春风成猛雨,喜逢寒色阁轻阴。

竟日百馀里,相逢三数家。
平岗尽茅苇,沃壤旧桑麻。
短树巢归燕,荒城宿乱鸦。
蜀道登天在一涯,乾旋坤转任推排。
此身已是萍游客,终日行江夜宿淮。
希文健笔钞韩文,文为首阳山下人。
宁止一言旌义士,欲教万古劝忠臣。
颂声益与英声远,事迹还随墨迹新。
天教明道知经纶,只在尊君兼庇民。
鹤板未徵身且贱,轻车素佩游红尘。
飘飘飖飖齐与鲁,半醉半醒陈复楚,夜倚西风拔剑舞。
天门高兮未我揭,驱马淮西阻风雪。
高阳狂客夜敲门,清谈大笑倾金尊。
一饮使君楼,腾腾醉未休。
多少邦人意惨悽,出郊云淡楚天低。
马头渐指淮东去,回望孤城落照西。
安得丝毫补吏民,下车才度十朝曛。
却惭父老相留恋,卮酒争持寿使君。
西帅予曾忝,无何马首东。
计台初不远,交篆竟成空。
夜壑移舟半,淮山落木中。
疏抗廷臣右,经传弟子行。
江淮归德政,蛮貊诵文章。
世路风波恶,仙家日月长。
四海诗名老放翁,遗编俱在迹成空。
忽从淮右传诗卷,近比剑南真父风。
暂向壶头追马援,何当甫里访龟蒙。
秘阁儒臣读武经,亲承斋斧下清溟。
鱼龙出海瞻卿月,牛斗回天避将星。
扫荡妖氛清社稷,指挥能事速风霆。
绣斧煌煌拥使舠,才名奕奕在中朝。
甘泉词客河东赋,蓬岛仙人海上樵。
风振紫山迎驿骑,云开金斗见秋雕。
雪夜功成罢鼓鼙,昌黎碑版照淮西。
文章何意开谗妒,妇女偏能窃品题。
易代磨崖争日月,当年奋笔扫鲸鲵。
长江天堑限西南,过客推篷酒半酣。
日出林扉晴作雾,雨馀烟树晚生岚。
八公草木今无恙,五老云松久不堪。